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9-01-09期 第B4版:文化

在博物馆重新发现中国

——读张经纬《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

  赵青新
  极简中国史旨在普及,但要做到简约而不简单,并不容易。张经纬的这部《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以博物馆里的文物为切入点,跳出历史叙事的套路,用文物背后的信息拼接出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用开放的多学科视角刷新我们的固有认知,串联起一条简明新颖的中国史脉络。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历史,寻找传统呢?考古学家张辛指出过两条道路,一条是务实,务虚。务虚就是以古文献为基础的理论性研究,务实就是格物致知,是指亲近具体的器物,也就是文物。我们要从文献和文物之中,去获知,去体悟,去观照我们的传统、我们的昨天。张辛认为,这就是文物研究的根本意义所在。
  张经纬巧妙地把文物和历史的脉络结合起来,将深藏在博物馆中的文物,用立体、动态的方式呈献给大家,通过文物讲述历史,了解历史,履践着“务实”的历史研究道路。书中,博物馆里的每件文物都不再是静止不动、沉默无语的,它们陪伴你一同探索古代中国的奇妙世界:你可以通过玉器了解中国史前文明的“满天星斗”,借助青铜重器探索周代的江南,可以从东汉时期的壁画中解开鲜卑族崛起的秘密,还可以从唐代的茶叶与瓷器故事中发现“茶马古道”的踪迹……
  我们走进博物馆的直观印象就是知道古人创造了什么。翻开这本书,你则可以了解到古人为什么要创造这些艺术品,古代的艺术家们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之下,创制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艺术瑰宝;这些文物又如何参与了古人在历史中的活动,见证了一个又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知道了这些,你就不会再对它们有一种无法触摸的距离感,它们在你眼中也就不再是一件孤零零的艺术珍宝、一个扁平化的对象,而真的成为历史脉络中生动、活跃的见证者了。
  书中的每一章,作者都会从一种博物馆收藏的具体门类入手,结合文物的时代特征,把文物和历史的联系呈现给大家。同时,兼顾中国历史的不同阶段,从史前文明开始,沿袭约定俗成的历史朝代划分,按时代顺序讲述与之对应的文物往事。具体来说,每章开头会介绍这个时代的基本信息,接着描绘某一类物质文化制品的创造之路,并且展开围绕这些制品发生的历史故事,最后带出此类文物对历史的巨大反馈。比如,新石器时代遗留了许多玉器,学界通常认为,以玉璧、玉琮为代表的“六器”,形成了远古对玉的崇拜,要么是部落首领权力的象征,要么是巫师沟通神灵世界的器物。而张经纬指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意识到这些玉器可能是当时人们进行商品交换、部落结盟时的媒介,即玉器是被当作货币来使用的。结合周穆王西行、秦人铸币等传说与史料,张经纬分析了玉器在其中发挥的货币职能,进而推断,这些古代王朝的衰落,是否也和玉石产量下降导致的经费不足有关呢?
  以这样的观察方式,张经纬陆续挖开了中国各朝各代的历史切面。存世之器物固然琳琅满目,然而存留下来的最具代表性的则屈指可数。北魏的石窟,连着佛教的传播;小小的茶叶,牵系唐宋的对外贸易;宋代文人画的兴起,意味着汉族统治转向了内向型;元代的园林,表明文人理想由遁迹山林向着大隐于市发展;关于明式家具,张经纬着眼于这类奢侈的物质追求如何把明代引入高收入、高风险的全新的贸易体系。
  器物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过去人们大多强调它的艺术与人文价值,这种认识其实是务虚的。因为今天大家所认为的艺术品,在当时可能只不过是再平常不过的日用器具。张经纬的这部作品,则不拘泥于器物本身,而是强调作为古人生产和消费的产物,是如何锲入中国的历史进程的,并强调唯有通过与世界的交流,才能重新认识传统。
  透过器物看历史,有利于对古人日常生活和精神追求的整体把握,有助于促进读者对博物馆、对文物的热爱,有利于对中华文明的敬畏之心。我们需要思考现在的发展有哪些是得益于古人的开拓创造,而我们又将如何对待本民族的过去,如何开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