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8-12-06期 第B5版:往事

茂名石化在改革开放中创造五个全国第一的往事

  我国首座百万吨乙烯基地。
  柯裕清摄
  蔡湛
  茂名石化成为我国首座千万吨级炼油基地
  1998年8月14日,茂名石化公司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年处理能力500万吨的第四套常减压蒸馏装置一次投产成功,该公司年原油加工能力达到1350万吨,我国第一座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在茂名建成。
  在群雄崛起龙争虎斗的石化工业发展竞争中,中国炼油“一哥”的桂冠由茂名石化夺得,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三十多家新闻媒体争相刊发播出这一经济新闻。一家国际著名通讯社在发布这一消息时写道:“在观察中国石化产业发展时,如果忽视广东茂名的作用,将是极大的错误。”
  作为当时的茂名石化宣传负责人,笔者不仅参与组织这一新闻宣传活动,还全程记录了我国首座千万吨级炼油基地诞生的始末。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拉动国民经济大发展,对经济“血液”石油的需求剧增。而此时茂油公司正面临着加工能力与原油资源两不足的困难境况。在炼油能力上,两套蒸馏装置几经改造也只能吃600万吨,同时国内原油紧缺,由国家计划分配,企业想多炼油也无米下锅。
  茂名石化人没有坐等国家配给原油,而是眼睛向外主动走出去“找米下锅”,用好广东搞活经济政策,与外商合作开展原油来料加工等业务,初步摸索了一条加工进口原油的路子。
  历史的机遇往往属于有准备的人。不久,从北京传来一个信息,我国与中东一些国家在双边贸易特别是装备进出口中,由于对方难以拿出现汇,只能以本国盛产的石油作为补偿,有大批中东原油急需在中国加工。然而,由于这些原油大都含硫量较高,过去一直加工优质低硫国内原油的许多炼厂一时还吃不了这些“杂粮”。
  “别人干不了我们干。”茂名石化迎难而上勇挑重担的想法,得到国家和中国石化总公司的认同支持。1989年8月,投资5846万元、以加工中东原油为主的三蒸馏工程破土动工。只用一年时间,年加工能力250万吨的第三套常减压蒸馏装置拔地而起,茂名石化炼油能力由600万吨扩大至850万吨,同时配套建设了油品精制设施和水东港成品油码头,形成由加工进口含硫原油到产品外输的一条龙产业链。
  加工进口原油赢得的发展先机和竞争实力,使茂名石化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他们打破以往国内炼油能力扩张以250万吨系列为主的叠加式扩建模式羁绊,建设国内单系列加工能力最大的500万吨常减压蒸馏装置,使炼油能力由每年850万吨增至1350万吨。这一跨越式发展规划,得到中国石化集团的赞同和支持,投资48亿元新建和改造八套炼油装置的改扩建工程敲定实施。只用两年多时间,我国首个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在茂名建成。
  进入21世纪,石化工业发展风起云涌。继茂名之后,我国先后有十多家炼化企业进入千万吨级炼油基地方阵。而茂名石化人在2006年底建成我国首座百万吨级乙烯基地后,来不及抖去征尘就投入新一轮炼油改扩建,向二千万吨炼油规模迈进。
  2009年7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来到茂名石化炼油厂视察。在察看500万吨炼油新区和听取茂名石化负责人关于二千万吨炼油扩建项目进展汇报后,汪洋高兴地说,有了百万吨乙烯再上二千万吨炼油,茂名更加名扬天下了。
  从2012年底开始,在一千万吨蒸馏龙头装置率先投产后,新建7套大型装置相继实现高水平开工投产,形成二千万吨炼油配套能力。茂名继浙江镇海、辽宁大连后,成为我国第三家二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圆了大炼油梦想。

  加工进口含硫原油新技术领跑全国
  2001年4月初,公司领导交给我一项任务:中国石化要在茂名召开“渣油加氢处理成套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新闻发布会,你们要全力配合。
  原来,这项技术能否突破,事关我国炼油工业能否跨越质量与环保的重大台阶。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量进口原油支撑了高速发展的经济需求。由于占进口原油七成以上的中东原油大都为高含硫原油,而国内炼油厂过去加工大庆、胜利等油田原油均为低硫原油,如果不掌握加工高含硫原油技术,就难以扩大提炼进口原油,也无法向社会提供优质清洁油品。为此,中国石化组织抚顺石化研究院、茂名石化公司等科研单位与炼化企业开展联合攻关,经过5年艰苦探索,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渣油加氢处理成套技术。1997年6月,我国首套200万吨/年渣油加氢处理装置在茂名石化动工兴建,1999年12月底建成一次投料生产成功。经过严格检验,经过该装置处理,石油产品含硫量大幅下降,外排工业废气、废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2001年4月21日,由时任中国石化副总裁、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主持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了我国炼油技术的这一重大突破,国内外20多家新闻媒体竞相报道这一新闻。一家外国新闻社在新闻中提及:“以往只有几个国际大石油公司掌握的炼油技术,在许多人连名字都不一定知晓的中国南方小城茂名被开发出来了。”
  源于茂名,花开全国。渣油加氢处理成套技术被迅速推广,至今全国已建起数十套同类型装置,对实现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油品的升级换代功不可没。如今,全国汽车拥有量超过3亿辆,茂名石化率先突破的这项炼油技术在保护生态环境上的效能,让人们感念先行者的前瞻眼光与发展智慧。

  我国首座百万吨乙烯基地横空出世
  2007年的春节,笔者与同事是在忙碌中度过的。由于接到中宣部的通知,中央领导在视察广东时作出批示,要求中央媒体宣传茂名大乙烯。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六家中央新闻媒体为此派员赴茂名石化采访。我们紧张地配合中央媒体的工作,直到2月21日大年初三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播出茂名大乙烯的报道,大家才松了一口气过了个“晚年”。
  2006年9月,我国首座百万吨级乙烯基地在茂名建成投产,并创造了“一天利润一千万”的效益,这不仅是茂名石化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节点,而且对茂名市乃至广东省的工业格局都带来长远影响。
  历史的必然中往往有偶然因素。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七大乙烯陆续完成第二轮改造,能力大都增加至60至80万吨。茂名乙烯改扩建是最后改造的一家,也是按照80万吨规模筹备的。
  2005年5月,时任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总裁王基铭到茂名石化检查乙烯改扩建施工情况,笔者随行采访。这位曾长期担任石化企业领导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工地上仔细察看,向施工人员询问进度检查质量。在现场办公会上,王基铭一句话让全场沸腾起来:“广东有市场,茂名条件好,不搞到100万吨太可惜了。”
  100万吨,这可是国内第一家啊,真是太难得的机遇了。虽然扩大规模要骤增许多工作量,但茂名石化班子果断抓住这一机遇,以超常规速度推进报批与建设。上万名建设者汇集茂名,远在山东的石化工程队甚至包机赶回来。经过有条不紊的科学施工,只用21个月就使我国首座百万吨级乙烯基地横空出世。2006年11月18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亲临茂名出席庆祝大会,祝贺百万吨乙烯投产,并充分肯定了茂名大乙烯为广东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新闻是历史的草稿,能有机会见证和记录茂名石化在改革开放中创造的五个全国第一,的确是一件让人欣慰值得回味的事情。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