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8-12-03期 第B4版:民生/史鉴

明朝时期

营建北京故宫的总指挥陈珪其人其事

  明朝年间,就在被叛军追杀,燕王朱棣落难,性命攸关之时,陈珪组织上千农民挺身而出,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救助。
  陈珪在牛角上绑着斫草刀,头顶石臼,手拿耘田的滚草耙,直身站立牛背上,冲锋在前,上千农民手持扁担铁叉跟着陈珪砍的砍,戳的戳。
  落花流水的南军以为神兵相助,天意难违,仓皇而逃。
  得救后的燕王朱棣,千恩万谢陈珪和上千民众。但苦于一时找不到合适东西,便撕下锦袍一角,交陈珪作为纪念。
  朱棣做了皇帝以后,特派钦差大臣带着锦袍来卞庄一带找陈珪。对过袍子,钦差当即宣读圣旨,召陈珪随行,进城封官。
  如果说陈珪在“建文削藩”救驾中有功,创造了第一次历史机遇,那么“成祖迁都”又为他创造了官运亨通的第二次机遇。
  永乐四年(1406)七月,朱棣下诏“以明年五月建北京宫殿”(旧称紫禁城,今称故宫)。
  明朝时期最为浩大、最为重要的建设工程正式奠基。身在北京71岁的泰宁侯陈珪被任命为北京宫殿建设总负责人和总策划师。
  这期间,陈珪知恩图报,殚精竭虑,督查造砖制瓦,招募能工巧匠,挑选官员民工,规划营建紫禁城……井井有条,朱棣极为满意。
  永乐十四年(1416)十一月,朱棣命令文武群臣集中讨论营建北京之事,紫禁城的建设步伐加快。
  永乐十九年(1421)正月初一,朱棣在紫禁城奉天殿(今故宫太和殿)接受文武百官、八方藩国的朝贡和拜谒。
  隆重仪式之后,君臣来宾在庆贺宴上举杯饮酒共庆迁都之喜。遗憾的是营建北京宫殿的第一功臣陈珪未能活到此次盛会,他在永乐十七年(1419)病逝于北京,终年85岁。
  朱棣获悉陈珪讣闻后,为之停止视朝三日,特地委派使者代表前往灵前祭祀,追封陈珪为靖国公,这在当时算是备极哀荣。
  摘自《明朝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