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8-09-14期 第B2版:民生/周边

以爱为桥,向听障孩子传递知识与希望——

陈祎让无声者听见梦想花开的声音

  阳江特殊教育学校老师陈祎在上课。
  2004年,陈祎以626分的高分填报了西南大学师范专业,那一年,清华大学在山西录取线是627分;大学毕业,不少同学去了大城市发展,她选择从山西来到阳江市特殊教育学校。10年来,陈祎陪伴在听障孩子身边,为他们架起了一座心灵的桥梁。“做老师是我的理想,从事特殊教育,也是遵从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陈祎说,学生毕业时,让这些特殊的孩子独立、自信地融入主流社会,这便是自己作为一名特教老师的最大欣慰。

  “做一个好老师好伙伴好妈妈”
  与教师行业结下不解之缘,源于陈祎对自己高三英语老师的尊敬。“曾经有段时间自己对学习有过放弃的想法,是英语老师一直没有放弃我,在老师的鼓励下,我才最终赢得了高考。”以陈祎的成绩,即便上不了清华大学,报读人民大学却绰绰有余,但是她义无反顾地报读了西南大学师范专业。进入西南大学两年后,面临专业细分,陈祎从老师口中得知了特殊教育所面对的施教对象,那一刻,她觉得这就是自己今后值得投身的事业。2008年9月,陈祎进入阳江市特殊教育学校,当时的月薪才不到2000元,但她依然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
  一个事例可以反映出当时阳江特殊教育所面临的现实:15个入读小学一年级的听障学生中,年龄最大的已满16岁。也是从那年开始,陈祎就成了这15名学生的班主任,10年守护从未缺席。陈祎在日记中写到:“我有15个孩子。我要做他们的好老师、好伙伴、好妈妈。不管多烦、多累,我都要将他们每一个人时时刻刻放在心上,不让任何一位孩子掉队。”从一年级到高三,陈祎始终用自己的笑容去感染着孩子们,将爱传递给这些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折翼天使”。

  倾注全情用爱陪伴学生成长
  学生上小学、初中期间,由于离家较远、父母接送不方便,许多学生只有放长假时才回家一次,难免感到孤独。陈祎便化身为孩子们的家人和朋友,每周带他们外出购买学习生活用品,悉心呵护:学生头发长了,就带他们去附近的理发店理发;过节时,陈祎和不能回家的学生一起在教室擀面皮、包饺子;学生生病时,她从家里带粥喂到学生嘴边;操场上,她和学生边散步,边聊心事……
  听障学生由于听觉缺陷,缺乏和外界的有效交流,部分孩子易出现自卑、冷漠、性格偏执等心理问题,要让他们健康成长,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和精力。陈祎以学校“八爱”教育为指引,言传身教,成功转化了多名行为偏差生。她鼓励学生拥有一技之长,所带班级涌现出一批综合素质优秀生、优秀学生干部及文体特长生。学生孙敏灵2018年获“最美南粤少年”“美德好少年”称号;黄桃炜、孙敏灵多次代表市残联和学校参加省市级舞蹈比赛, 《争流》获第七届广东省特教学校学生艺术汇演“金奖”;张达海等表演的小品获第九届广东省残疾人艺术汇演“金奖”……10年的朝夕相处,陈祎和学生们结下了深厚师生情,15名学生除5人因家长工作变动转学外,没有一人因学习或生活问题退学。工作出色的陈祎,连续8年被评为学校“优秀班主任”,2015年被评为“阳江市优秀班主任”,2018年获评“南粤优秀教师”。

  “一天的学生,一辈子的师生情”
  和其他孩子不一样的是,听障学生在认知、学习等方面存在着障碍,一些数学知识普校学生一两节课就掌握了,而听障学生往往要付出十倍百倍甚至千倍的努力才能理解。身为班主任兼数学教师的陈祎,用心研究教材教法及学生特点,力求以最直观形象、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学生获得知识。课余,她单独辅导学生,力争让他们每天都有提高。对职教生,她从生活中寻找、积累数学素材,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对高考生,她认真研究不同院校的考纲,结合学生报考需求和学习能力精心备课,因材施教,力争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入理想的大学。
  对学生,陈祎始终爱意满满,对工作,她一直满腔热情,经常以办公室为家的陈祎,被同事们笑称为“劳模”。担任教研组长期间,陈祎带头钻研业务,编写了一整套符合听障学生实际,从小学至高中的数学习题集,培养了张成莉等一批优秀青年教师。由她主持或担任核心成员的3项市级学科课题等正在研究实施中。10年的陪伴时光,凝聚在陈祎电脑中数千张与孩子们的合影中。在教室的黑板图片墙上,“十年如歌,感恩有你”八个字格外醒目,其中一张照片中,陈祎被孩子们簇拥着,笑靥如花,照片下面工工整整地写着;“一天的学生,一辈子的师生情。”
  据阳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