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8-08-09期 第B6版:粤桂琼十一市报业联盟专版·贺州

向东向东!做好一篇“融”的文章

——贺州市全力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速写

  贺州日报记者 骆坚忠 通讯员 李进友
  贺州市位于粤、桂、湘三省(区)交界之处,素有“三省通衢”之称。
  这里水电资源丰富,有着广西地级市唯一的独立电网。
  这里矿产资源丰富,有各色金属
60多种,汉白玉大理石等享誉国内外。
  这里与广东省清远市、肇庆市毗邻,民俗相通,语言相近,是“东融”的最佳城市和排头兵。
  这里城古、茶香,生态美、人长寿。
  当前,贺州正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在贺州考察调研时提出的“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全力‘东融’、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培育“五大新引擎”为抓手,充分发扬“说干就干,干就干好”的工作作风,大力发展碳酸钙、装配式建筑和生态健康产业“三个千亿元产业”,加快打造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
  
  “东融”先行
时不我待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自提出之日起,就一直是全国关注的焦点。在“全力东融”这个棋盘上,贺州落子迅速、抢抓“先手”。
  贺州市委书记李宏庆说:“在谋划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过程中,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思路、更实的举措、更快的步伐,主动融入大湾区发展,接受大湾区辐射,承接大湾区产业,服务大湾区市场,最终实现全方位融合。”
  “十三五”以来,贺州市根据“向东开放”总体部署,全面实施对接粤港澳地区的招商战略。
  
2015年,贺州市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成立,建立起贺州市向东靠的工作桥头堡,发挥对外联系的窗口作用,向东部地区有关行业协会、商会、同乡会等组织团体,大力宣传贺州市区位、资源优势,与粤港澳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工作联系和合作机制,开展精准招商、以商招商。
  
2018年,贺州市“再添一把火”,成立驻粤港澳大湾区经贸联络处,为落实“全力东融”要求,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积极打造招商“外引内联”服务平台,并进一步加强与大湾区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专家智库、龙头企业在规划、政策、产业、项目等方面合作交流,加快培育“五大新引擎”、推动贺州高质量发展。
  有了招商“根据点”,招商“规模战”也随之打响。
  
2016年,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桂粤合作驻点招商大行动工作总体要求和部署,贺州市共组成11个招商队分赴广东省各地市登门拜访企业,对接产业合作项目,共登门拜访广东省企业332家,对接洽谈项目345个,举办各类推介活动12场次,签订产业合作项目28个,投资总额37.2亿元。
  
2017年,贺州市又从各县(区)、市直工业(产业)园区抽调20名工作人员分别组建了3个驻点招商工作组,在7月至10月展开“联合战役”,分赴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佛山市开展驻点招商。贺州市各驻点招商工作组共对接、拜访广东省企业及商协会300多家,对接、洽谈项目200多个,参加、举办各类推介活动9场次,共收集到有效招商线索100多条,共签订产业合作项目58个,投资总额360亿元。
  
  做强园区“接盘”大湾区产业
  在贺州市“全力东融”的步伐中,产业项目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园区,是承接大湾区产业的主战场和主阵地。
  贺州,具有承东启西的战略性地位和枢纽型区位优势,国道
323线和207线贯穿全境,洛湛铁路、贵广高速铁路、包茂高速公路和汕昆高速公路纵横交错。“贺州离广州仅有220公里,非常适合广东企业建厂投资。”粤桂县域经济产业合作示范区(信都工业区)管委会主任黄卫东说。
  粤桂县域经济产业合作示范区与广东山水相连,作为“东融”的前沿阵地,正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贺州市鹏达不锈钢有限公司、贺州市宏佳铝业有限公司、广州新帅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多个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项目,已经到此落户,总投资达
274亿元。
  不久前,粤桂县域经济产业合作示范区(信都工业区)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县域工业园区称号,将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对重点县域工业园区建设的多项支持,为园区的“东融”战略助力。
  今年
3月获批筹建“全国碳酸钙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的贺州市旺高工业区(广西碳酸钙千亿元产业示范基地)管委会主任邹雪群说:“我们园区拥有中南、华南地区最大的汉白玉大理石矿藏,大理石矿产资源保有量位居广西第一位。”贺州市旺高工业区是全国“重钙之都”“岗石之都”,年产重质碳酸钙粉达850万吨,占全国产量的35%,已建成人造岗石生产线50条,年产岗石达6000万平方米,是承接东都产业转移的一大“主力”。
  据了解,自高铁开通后,贺州随即谋划建设贵广高铁经济带先行示范区。目前,《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西园贺州发展规划(
2018-2030)》已编制完成,并于今年4月上报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待批复。整个贺州分园的定位是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发展壮大碳酸钙、装配式建筑、生态健康“三大千亿元产业”集群,并将之打造成为区域合作的战略规划衔接平台、产业合作试点平台和对外开放示范平台。
  在距离贺州市区
40公里外的黄姚古镇,自成立广西黄姚古镇旅游文化产业区之后,也迎来了粤商的投资热潮。就在今年5月下旬,投资额15.5亿元的黄姚·龙门街、投资15亿元的“梦里黄姚”文化旅游创意城两大文旅项目,相继在黄姚古镇启支。而这两大项目交通的投资人,均来自广东。
  目前,整个贺州市共有工业园
7个,产业园区4个,他们在“全力东融”大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向粤港澳“要人”“引智”
  人才战略是贺州市色彩斑斓的“东融”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贺州市围绕“三个千亿元”产业和根据重点园区的发展需求,正加快与大湾区高校、智库建立合作关系。
  贺州市委书记李宏庆亲自带队,先后与深圳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和广东财经大学签订了“市校合作”协议。目前正抓紧与暨南大学的对接,计划在近期与该校签订市校合作框架协议。
  贺州市通过与中山大学、深圳大学、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深圳市专家工才联合会、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等高校和智库的对接,就科研项目合作与开发、决策咨询与服务、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方面达成合作共识。目前,贺州市与深圳大学初步达成了在贺州共同创建“深圳大学贺州创新开发研究院”和建设生态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等合作项目。
  与此同时,贺州市在“项目+人才”上下功夫,积极物色一批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和科刑机构到贺州落户创新创业。今年,贺州市就与深圳市专家人才联合会合作,委托其管理运行贺州驻深圳招才引智工作站,进一步夯实人才工作向东发展的前沿阵地,吸引更多大湾区高层次人才到贺州创新创业。
  贺州市还与深圳市软件协会合作,以“飞地”形式,在贺州总投资
50亿元建设贺州(深圳)智慧产业园·长寿谷,目标就是要把这个项目建设成为深圳软件产业的离岸基地和软件企业的后花园,使之成为面向粤港澳的“智慧、生态、健康”三大主题融合发展的典范。
  贺州市投资集团通过“股权架构”的模式,与深圳通航国际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投资
100亿元在贺州建设小鹰-700飞机总装生产基地,打造国内唯一具有世界同类机型先进水平的初级教练机。
  
  全方位提速“东融”步伐
  
  毗邻粤港澳大湾区是贺州市最大的开放优势。在把准了“全力东融”这个方向盘后,全市上下就像一台上紧了发条的机器,高效平稳地联动运转起来。
  为了加快“东融”步伐,贺州市突出交通对接,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条件的改善,促进了承接产业转移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贵广高铁
2014年建成通车,贺州昂首迈入了“高铁时代”;自行融资建设的永贺高速公路贺州段2017年年底通车,成为中西部地区通往粤桂沿海地区最便捷的高速公路通道之一,推动贺州加快由全区交通“末梢”向桂粤湘区域性交通枢纽转变。
  粤桂扶贫协作,是贺州市“东融”的新平台。
  截至目前,广东省帮扶贺州财政资金累计达
7440万元。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与贺州市昭平县的广西将军峰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发展茶产业,投入广东帮扶资金3030万元,在贺州市昭平县的走马、马江、昭平等乡(镇)布局4个茶园基地3000多亩,建设茶叶加工厂房8100平方米,带动昭平县茶叶产业上了一个新台阶。广东四会市购买贺州华润循环经济示范区2#3#标准厂房,利用当地资源和劳动力等引进有实力的5家企业助力贺州市富川发展,预计到2020年可创造800万元税收。
  在特色农业发展上,贺州市以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增点扩面提质升级为契机,深入实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战略,着力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和农产品附加值,积极开展“三品一标”建设与富硒农产品和无抗肉产品认证,巩固提高“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覆盖成果,加快粤港澳大湾区“菜蓝子”基地建设。
  “我们接受大湾区辐射,就是要向大湾区要项目、要产业、要市场、要发展。要坚持上下联动、双向融合、两地协同的原则,在进一步加快推动基地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市场建设一体化、产业共建一体化、体制机制一体化和社会治理一体化上下功夫,逐步形成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产业同链、科教同兴、要素同享、健康同保、治理同步的良性互动格局,真正做好‘融’的文章。”贺州市委书记李宏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