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8-07-12期 第B5版:往事

怀念慈母

  周泽明
  我的母亲廖筠妤离开我们有二十多年了,这二十多年来,我一直很怀念她。
  我的母亲出生在电白县林头镇北昭村,大学毕业,是一位长期奋斗在高州山区的小学教师,在教坛执教足有40多年。她在农村小学执教,调动了近十多次工作,但每到新的地方,群众和家长们都非常尊敬她,竭尽全力支持她的工作,她担任的班级几乎年年都被评为先进。一直以来我都是在想,母亲真有这么大的魅力,能使这么多人尊敬她?她身上肯定有某些闪光之处,她去世之后,我有一次下乡偶然遇上她曾教过的学生,才真正解开这个谜。原来她从来没有一点知识分子的架子,重爱心,言传身教。上世纪50至60年代,她的工资不到40元,要供我们四兄妹读书,还要养家,但她为了帮助特困生,有时还与亲戚借钱给这些学生交学费。七十年代初,我被当作“臭老九”、“黑七类”的子女没被推荐上中学,母亲任教的广潭小学初中班(那里叫小学戴帽子初中)录取了我,在这段短暂的有母亲“陪读”的日子里,我感受到母亲无私的爱,她不仅对子女倾注了无限的爱,对学生同样倾注了博大的爱,她的义举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那时我才十岁,很不懂事,很顽皮,整天贪玩,学科作业做得一塌糊涂,母亲知道了我这不良行为,立即严厉批评,继而耐心说服。虽然我每次的“检讨书”都写有上千字,但还是“屡教不改”,有好几次,我亲眼看见母亲为我不服调教而偷偷掉眼泪。后来她用了“二十四孝”、“三字经”、“唐诗”、“宋词”一句句来启导我,还有给我讲“孟母三迁其居”、“孟母断机杼”、“岳母刺字”等故事。那时,我经常到山上去砍一些小竹竿回来,用铁支烧红,钻上几个孔做笛子来吹。母亲发现我特别喜欢音乐,她就在微薄的工资里挤出5元钱给我买了一支正厂出产的笛子,了却了我的心愿。当时,学校正组织文艺宣传队,班主任李老师举荐我,妈妈积极鼓励我去参加宣传队。就从那时开始,我懂事了许多,狠下决心急起直追,成绩明显有所长进,后来学科成绩还跃为班中前茅。
  就这样,妈妈含辛茹苦终于把我们几兄妹抚养成才,我们三兄弟也没有辜负她的期望,一个个都考上了名牌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国家单位工作。说实话,从妈妈给我买的笛子的那天起,就奠定了我一生的事业。我在广州星海音乐学院毕业后,从事音乐教育和音乐创作近三十多年。我的兄弟也不负父母悉心栽培,在各自岗位上成绩斐然,为社会作出贡献。
  “文革”期间,妈妈被隔离审查,受到非人的折磨。但她坚强地熬过来了。打倒“四人帮”后,组织上为母亲平反了。后来我在一些离休老同志口中知道,原来妈妈在解放前就与她的妹妹们一道,联手与封建家庭决裂,投奔了革命。据当时老同志林婉俊回忆,我母亲年轻时曾在电白一所小学当教师,参加了读书会,与林婉俊(当时林婉俊已是中共党员)等人一起在校外派发革命传单。后来还深入到游击区为她的妹妹和游击队员送急需物资等。妈妈虽为革命作了贡献,但她从不炫耀自己,也从不要求组织上给予特殊的照顾。自始至终保持一个普通国家干部身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党的教育事业默默耕耘。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共中央组织部落实老干部政策,许多参加革命的老同志让我妈妈也去落实“老干部待遇”,还愿意为她作“参加和支持革命”的工作证明,但妈妈婉言谢绝了,她说:“那时支持革命斗争,是应该做的,至于待遇,就不必麻烦组织和大家了。”
  母亲一生淡泊名利,自始至终当一名合格而平凡的人民教师。亲爱的母亲,您的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您为革命无私奉献、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