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下一版>

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8-06-16期 第A1版:要闻

我市对废弃露天矿坑精准实施“生态疗法”,按照“引水、种树、建馆、修路”的工作思路,开展生态综合修复治理,昔日环境之痛“城市疤痕”一步步嬗变为城市绿肺“颜值担当”。农家乐、采摘园、生态游…… 农业项目围绕湖景田园应运而生,矿坑之变“点燃”了周边村民建设美丽乡村的信心和激情……

“生态疗法”抚平城市疤痕激活发展动能

  航拍绿意环绕风平水蓝的露天矿生态公园好心湖。
  本报记者丘立贺 刘付思明摄
  本报记者张彩霞张越
  鱼翔浅底,飞鸟掠空,绿树红花,游人流连……这是哪?这是位于茂名中心城区西北角的露天矿生态公园,占地面积10.07平方公里,前身是一座油页岩矿形成的6平方公里的废矿坑。
  可这片已然成为茂名“生态名片”的城市绿肺,曾经却是茂名人民心中的难掩之痛——
  曾经的露天矿区及周边区域环境非常恶劣,大量的工业、建筑、生活、危废垃圾堆积成山,道路毁坏严重,终日尘土飞扬,群众怨声载道,是茂名生态环境恶劣、历史遗留问题复杂、群众上访问题十分突出的一个“痛点”,也是压迫、吞噬着人们心中发展精气神的一块城市“疤痕”。
  为切实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创新,精准实施“生态疗法”,按照“引水、种树、建馆、修路”八字方针的工作思路,开展生态综合修复治理,积极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支持,加强与茂名石化公司的沟通合作,着眼“花小钱办大事”,在保存原生态景观和历史文化的前提下,
力改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条件,逐步把昔日的城市“疤痕”蜕变成了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开放式矿山生态公园,被社会各界点赞为茂名城市“颜值担当”。
  茂名市露天矿生态公园建设,已成为茂名市绿色发展的里程碑。目前,公园主要由一个水面约6方公里,蓄水量为1.6亿立方米的矿湖和约8000生态林地组成,糅合了山水园林矿以及工业遗迹特色;公园已获批国家矿山公园资格,正朝着“国家5A风景区”的建设目标迈进。

  精准实施“生态疗法”——
  引来活水变“坑”为“湖”润泽四方
  “水是油甘窝的财富,我们有3000亩的农田需要灌溉。”公馆镇油甘窝村支书陈守朝感慨地说。对于露天矿周边的村庄来说,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而在未实施生态公园建设之前,用水的难题就一直困扰着他们。
  陈守朝告诉记者,由于矿区后期无序开采,不注重对矿区的环境保护,不仅造成周边水土流失严重,形成的极深漏斗形矿坑也影响了地下水的取用,导致周边村的饮用水和灌溉水都极其缺乏。虽然有实施引入鉴江水作为灌溉的补充,但终究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在旱期也很难满足周边的灌溉用水,包括油甘窝、牙象、上垌等村,缺水都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我们以前挖很深,用深水泵抽都没水用。”上垌村委书记陈金喜说。
  而随着露天矿生态公园的持续建设,水的问题已经得以解决——针对矿坑湖水质酸化问题,通过开挖950米引水渠、筑填920米大坝、开挖1130米泄洪渠、扩建800米支渠、堆砌4万平方米人工沙滩浴场,将高州水库、鉴江、矿湖、小东江水系连成一体,改善矿湖水质,解决周边约8800亩农田灌溉和有效改善小东江流域生态环境,实现了变“坑”为“湖”的目标,形成一汪清澈的“好心湖”。
  “我们这都是良田。”金塘镇牙象村支书陈学明说,曾经的缺水制约着当地农业发展。以前牙象村因为缺乏灌溉用水,即使有好农田也难以种植优质农产品,只能发展对水需求相对少的节水型农业,比如番薯、花生。“建设生态公园,可以逐步解决我们的农田灌溉用水。”牙象木头塘村村民陈旭周满怀期待说。
  目前,村民的期待已经在变为现实。记者现场了解到,在露天矿引水工程实施过程中,已经在引水渠上建设了支渠进上垌村,帮助解决了上垌的灌溉用水。而随着新鲜水源的不断注入和中和处理,好心湖已接近二类水质标准,湖中已有成群的鱼类游动,栖息觅食的鸟类也时有出现,为我市增加了一座库容达1.6亿立方米的储备水库。

  环湖路“网”住美丽乡村——
  “幸福感”点燃当地发展“精气神”
  为改善矿区交通条件,我市根据公园建设和周边群众出行需要,按照最大限度保护原始生态环境的要求,新修建和改扩建了矿区及周边道路。据悉,露天矿区先后改造修建了主、支线道路9条,形成了长达36.11公里贯通公园内外的公路网,同时还建成了绿道、亲水平台等景观,既解决了矿区周边村民出行困难的问题,又盘活了露天矿生态资源、观光资源。
  “以前是骑着摩托车进去,捡着零件出来。”陈守朝半开玩笑地描述了油甘窝村过去的路况。他告诉记者,以前因为村里道路烂,就出现过救护车进不来,只能停在离村子两公里外的窘境——狭窄、坑洼的道路给村民出行带来的不仅是极大的不便,甚至是生命上的威胁。
  对类似境遇感受颇深的,还有上垌高坡村82岁老人江镇然,他告诉记者,以前矿坑周边的路都是坑坑洼洼,“晴天烟尘滚滚,雨天泥泞难行,车都走不了。”
  而如今村道硬底化并接入了环湖路,村民出入市区也方便省时了不少。“出市区以前兜兜转转要一个多小时,现在只要十几分钟。”上垌丰田美村村民邓海光如是说。
  道路通畅、风沙不再,也激起了当地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热情,矿区周边村庄的村容村貌接连发生了喜人的显著变化。记者在走访中看到,当地村庄环境干净整洁,周边绿树成荫,建成的小广场、公园、篮球场等公共设施遍布乡里,村中的老人聚集在广场树下弈棋、聊天,生活十分惬意悠闲。
  “这两年,村子变干净漂亮了,以前却是脏、乱、差。”村民邓海光告诉记者,那时候村子到处都是杂竹杂木,污水乱排,臭气熏天,没有道路。自2017年11月开始,村子进行新农村建设。针对村庄的沟、渠、路、房前屋后、杂竹杂木等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对村道进行绿化、美化,在村子修建活动广场、停车场、安装路灯、进行道路硬底化等,村容村貌大大得到改善,进村处处可见鸟语花香,村民笑容满面。
  村子美了,环境好了,也有游客过来旅游了,在丰田美村广场,记者看到一群人正在拍照。陈金喜告诉记者,这是来村里旅游的游客。“现在村子美了,依托露天矿生态公园,丰田美村还将计划打造200多亩观光农业项目。”他说。

  种树复绿建成“城市绿肺”——
  “好心湖”边村民经营起“生态游”
  种树复绿保持水土,是露天矿生态公园建设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由于矿区周边地表被废弃的化工危废和各种垃圾覆盖,且土质多为高岭土矿和油页岩,土壤贫瘠呈酸性,林木种植难度大,矿区复绿必须选择适宜生长的树种和采用换土方法进行林木种植,工作难度和工作量都很大。
  据悉,市财政每年投入专门经费,对矿区进行大规模的造林绿化。同时,市四套班子带头,广泛动员机关单位、人民团体、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到露天矿区造林种树。结合“绿化茂名大行动”,印发露天矿生态公园树木认种、认养、认捐活动方案,并向社会发出露天矿生态公园树木认种、认养、认捐倡议书,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露天矿生态修复工作。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爱心企业及广大市民也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踊跃认种、认养、认捐,到矿区“见缝插绿”种树,为露天矿生态公园绿化建设不断添砖加瓦。
  目前,矿区已种树复绿约8000多亩,种植林木约40万株,大量的林木种植有效地改变了矿区的生态环境。而随着露天矿生态公园建设已然成形,来郊游的市民和外地游客也越来越多,也为周边村庄的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优势条件。
  记者在一路走访过程中,发现当地不少村庄都在结合新农村建设,美化村容村貌的同时致力打造乡村旅游产业。如就在环湖路边的油甘窝村,借助毗邻好心湖的地理优势,全力推动建设乡村旅游项目,已经建成的就有油甘窝农庄、果缤纷生态采摘园、古城山农庄等。特别是在去年,油甘窝村引入的首期投资3000多万元的500亩集旅游、餐饮、农业、科普、健身休闲于一体的“世外桃源”项目也已启动建设。
  发展生态旅游首先得益的就是当地人,油甘窝村民邓文驱就把自己原先的养殖场改造成了“古城生态农庄”,并尝到了转型发展的甜头。“在自家农庄,有自家人帮忙,卖自己种的菜,成本低,收入也比较稳定。”他说,以前做养殖场污染也大,还是现在的生意好。
  “我们计划将村里的土地集中起来发展旅游业,实现村民增收。”陈学明说。2016年,省级高科技现代农业项目食为天农业科普园落户牙象村,打造了占地400亩的高科技农业观光旅游项目,为该村发展旅游业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