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8-06-14期 第B5版:往事

养蜂人

  李仕汉
  在乡下,蜜蜂这个小精灵是极受人喜爱的。哪家平安和顺,蜂群便会嘤嘤嗡嗡地飞到哪家定居下来。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我六叔养过蜜蜂,他养得很成功,不但补充了自己的生活不足,还帮助了村里有需要的人,因此村民给他起了个别名“蜂六叔”。
  蜂六叔原名叫李兆坤,是个跛脚的人,走起路来,一脚轻一脚重。据我爷爷说,1948年,国民党拉壮丁,规定“一家三丁抽一个,兆坤刚好十八岁,属必抽对象。那时,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当壮丁必是死路一条。兆坤入伍不久,与另两名新兵夜晚逃跑,被打伤了左脚,弹头残留在膝盖骨节里,酿成了终生残疾。六叔干不了重活,只能干些轻活。农村集体化时期,生产队经常安排他看守地堂,负责谷场翻晒、保管。他手艺好,集体的竹簸、谷筛、谷箩都是他编织,若有人叫他织菜筛、粪箕之类,他都爽快答应。有一天,他坐在家门口编织竹器,突然,一群蜜蜂飞来落在他头顶的屋檐下,六叔立即放下手上的工具,仔细观察,估计有超过千只蜜蜂。他意识到蜜蜂是人类的好帮手,要好好保护它们,让它们安居繁衍。他找来一只长圆型、直径一市尺,两头有小孔的木桶,将蜜蜂逗进桶内,用绳子挂在屋檐下,还弄来些白糖喂养蜜蜂。让人奇怪的是,过了一个星期,又有一群蜜蜂飞来落在他门口的龙眼树上,六叔用同样的方法,将它们迎进屋里。从此,六叔养蜂的热情高涨。
  养蜂是一项不占地、无污染、投资少、见效快的产业。为了掌握养蜂技巧,六叔到大井圩购买了养蜂的书籍,认真学习摸索,还请人用自行车搭他到镇龙圩养蜂大户处取经。由于他有文化,头脑灵活,很快就学到了养蜂的全套本领。他饲养的蜂群发展很快,仅三年时间就拥有二十多箱。蜂蜜产量也可观,从第二年起,每箱每年产蜜糖在2公斤以上。蜜蜂传授花粉,为生产队的农作物、果树带来好的收成。榕树村是一个有数百人口的大村庄,家庭养蜂的人很少,六叔是养得最多、最有名气的一户。因此不少养蜂户都前来向六叔请教,六叔也乐意传经送宝。每天到中午阳光灿烂的时候,蜜蜂会飞出门外放风(晒太阳),嘤嘤嗡嗡的响声,仿佛一首美妙的歌曲,引来不少村民围观看热闹。他们说:“养蜂真好,旺村旺家又旺人。”
  六叔收获到的蜂蜜,一半拿到圩市销售,换回生活必须品,一半留给亲人或村里有需要的人享用。村中的老人,有身体欠佳需些蜂蜜用的,他都无偿提供。记得1961年的时候,生产队有一头水牛劳累过度躺在地上,怎么也站不起来,队长心急如焚。那时,耕牛是农民的命根子,少了一头牛,夏种插秧就会严重滞后。蜂六叔得知水牛有病,便与队长分析,可能是营养缺乏劳累过度造成的,不如灌喂些蜂蜜糖水试试,队长同意了六叔的建议。六叔回家拿了半公斤多蜂蜜,冲了一盆温开水,用竹筒喂给水牛吃。大约过了半个小时,牛终于恢复了体力。队长称赞六叔为生产队立了一功。
  令人遗憾的是,蜂六叔到中年就走完了人生的历程。一个人,平凡不等于痛苦,也不等于烦恼,恰恰闪光之处就在平凡之中。六叔的一生虽然短暂,但给我们村里人留下了美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