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8-06-14期 第B5版:往事

把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

  父亲在备课(摄于1980年春)。
  陈东亮
  在父亲节到来之际,我用泪水寻找父亲的足迹,用充满敬意的笔触回忆父亲生前的点点滴滴……
  ——题记
  2017年9月17日,我父亲走完了他88年的人生旅程,永远合上了双眼。他是在中风瘫痪10年后,因肺部感染而入住医院的。经医生的全力抢救,他在医院坚持了五个多月。但他的生命之灯还是耗尽了最后一滴油而熄灭了。他走时只剩皮包骨,却没有痛苦,走得那样安详。至此,我们四兄弟姐妹再也没有爸妈可叫了(母亲先于父亲8年而去)。

  走上教书育人之路
  父亲解放初毕业于南方大学。先是参加土改工作一年,然后走上教书育人之路,先后在多所中学任教语文。1989年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受聘于某职业高中、电大等教育机构,直至接近古稀之年才真正休养。
  父亲的前半生很艰苦。听他说参加土改工作时,在当时治安形势异常复杂的情况下,经常是独自一人披星戴月,翻山越岭,走村串户,不计时间,不计报酬,做好群众的动员和说服工作,克服了重重困难,顺利完成上级交给的土改工作任务。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兄弟姐妹参加工作之前,全家七口人基本上是靠父亲微薄的工资养活。母亲没有工作,靠缝衣挣些小钱补充家用,外祖母早年守寡也长住我家。家里每天只能吃两顿,而且多数是一顿吃白粥加蕃薯,一顿吃捞饭(因要留粥水养猪)。那时,学校劳动特别多,父亲经常要饿着肚子带领学生去开荒造田,种庄稼,挑沙石,修水利,砍柴,烧砖等。特别是砍柴这种劳作,既辛苦又危险,需要爬山涉水走数十里的山路,回程还要挑上百多斤的柴枝或芒草,过河时如不小心会被河水连柴带人一起冲走。有一次,父亲在挑柴过河时,不慎踩中深坑,幸好后面的人扶了一把,不然就摔到水里了,但柴草还是被河水浸湿了,增加了柴草的重量。那次,我作为父亲的学生,也与他一起去砍柴给学校,亲眼目睹了这一幕。每次劳动完后,不管多么疲劳,父亲接着又要看管学生的晚自修,第二天继续上课。

  经受打击却依然坚强
  父亲很坚强,经受过多次打击却依然挺过来。记得“文革”初期,父亲因成份问题受到牵连而被软禁,有一段时间不能回家,只能由我们兄弟姐妹轮流送饭给他。我每次送饭(实际上是稀粥加蕃薯)给父亲,他都叫我也吃一点,而我知道这少得可怜的蕃薯,清得见底的稀粥,父亲都吃不饱,我哪能再与他分享呢?
  父亲在软禁期间,除了正常上课外,还要随时接受问讯和批斗,有时还要被押去游街。有一天(应该是星期日)是当地集镇的圩日,我和哥哥去赶集回到半路,遇到一些民兵和学生押送几名戴着高帽的“地富反坏右”分子去游街,走近一看,居然有我的父亲在里面。父亲见到我们兄弟俩,便停下来与我哥说了几句话。不一会,随着几声“快走快走”的吆喝声,我只能望着父亲渐行渐远的背影,任由泪水模糊了双眼。当时的紧张而严峻的场面着实令年幼的我受到了不小的惊吓。
  几个月后,父亲的“问题”因查清而被解禁了,过上了比较平静的日子。但由于家庭人口较多,生活上还是不踏实,特别是住房问题。因学校没有家属住房,我家最早借用当地农场的房子居住。1969年农场在此办中学后,我家不得不到农村去租住。住了几年后,父亲考虑到这不是长久之计,于是想自己建房。1973年左右,父亲向学校申请建几间泥砖房,学校也批准了。选好了地址,买好了木料,所需泥砖也在筹划中。正在密锣紧鼓准备建屋时,校长从县里开会回来说,上头不同意教师家属建房。父亲听后如晴天霹雳,简直是当头一棒,一下子昏倒过去。我们闻讯后立即赶到学校,还好,父亲很快被救醒了。
  房屋建不成了,只能继续住在原来租用的农村房子,直到1978年,学校腾出了校办猪舍里的两间房子给我家居住,解决了父亲的后顾之忧。

  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
  父亲知识底子厚,工作一丝不苟,教学水平高。他最早是中文专科毕业,后又修完了本科课程,加上长期任教中学语文,还喜欢读书、看报、写作,因而他积累和储备了丰厚的语文知识。他上的课很有魅力,语言丰富,语调抑扬顿挫,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同行的好评,因此他在县里也很有名气,当时被列为全县教育界语文学科的“八大金刚”之一。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后,各地教育部门到处搜罗高水平的高中教师。1981年,我哥向他所在的大型企业推荐父亲。这正是该企业大办教育、求贤若渴的时候,因此,该企业在了解到父亲的情况后很快同意接收了,并派人协办调动事宜,最终得到了落实。当年9月,父亲被安排在该企业的重点中学任教。此时,我的父亲已是52岁了,但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新的战斗,满怀激情地做好教学工作,要把过去浪费的时光补回来。他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回报,每年高考成绩都创新高,得到同行、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父亲的知识基础深厚,也体现在他的论文和文学作品中。他写过数十篇教学论文,数十篇评论文章、数百首诗词,还有戏剧小品、相声等文学作品一批,发表和获奖的不少。
  我们从父亲身上汲取了不少养分,他的品行、学识、意志和工作干劲是我们兄弟姐妹的榜样,如果说我们兄弟姐妹有一定成就的话,那是与父亲的教育熏陶分不开的。
  每当我回想到父亲生前的点点滴滴,我都特别伤感却又特别自豪。父亲虽然离开了我们,可他永远活在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