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8-05-13期 第A2版:国内国际

奋进在新时代的春天

——汶川地震极重灾区见闻

  四川省统计局发布“5·12”汶川特大地震10年重灾区经济发展报告显示,2009年至2017年,包括汶川、北川、绵竹、什邡在内的10个极重灾区年均增长13.1%,比全省高2.1个百分点。在灾后重建取得伟大胜利的新时代春天里,曾经满目疮痍的大地焕发勃勃生机。
  
  汶川山岭旅游旺
  从春天到初夏,龙门山繁花似锦。同往年一样,在5月12日这一天,汶川县映秀镇村民杨云刚在自家的豆花饭庄前摆上茶水,供过往的人们免费饮用。“没有全国人民的关心关爱,映秀人民不可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整洁的街道,宽敞明亮的楼房,如织的游客……杨云刚见证了这些年灾区和镇上的变化,“2012年的时候,这条街上只有4家餐馆,如今已经发展到14家,我家一年能挣10多万元。”杨云刚对未来充满信心。
  汶川县旅游发展局的数据印证了他的自信。经过十年发展,汶川县目前已有乡村酒店及农家乐500余家,各类饭店、农家乐床位14000余张,旅游从业人员达8000余人。2017年,汶川县旅游收入达到27亿元,游客600万人次,而2009年这两个数据仅是2亿元和85万人次。
  统计数据显示,汶川县国民生产总值2017年达到57.57亿元,比2008年增长2.6倍,年均增长15.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年分别达到29472元和12243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1.7倍和3.5倍。
  
  安昌河畔产业兴
  安昌河静静地流经浅丘环绕的北川新县城,行政区、商业区、居住区错落有致,具有羌族特色的楼房鳞次栉比,现代化的小城在初夏的阳光中宁静而安详。
  震前北川县总人口16万多人,目前已超过24万。以北川土特产、手工艺品为特色的商业步行街“巴拿恰”一到节假日人潮涌动,今年“五一”更是涌入10多万人。走进街边一家铺子,醇厚的酒香扑鼻而来。羌族店主刘胜强高兴地说:“马槽酒是羌族特产,如今新县城人气旺了,马槽酒也畅销了。”
  “产业大发展聚集了人气,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新兴产业势头较好。”长期在北川工作的县长瞿永安说,“震前全县没有一个园区,如今有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还有5个工业园,通航、新材料、智慧家居,过去北川这个山区小县想不到的新产业,如今都有了雏形。去年北川GDP已突破50亿元大关,是震前的3.81倍,北川人做梦也没想到10年间能恢复发展到这个程度。”
  北川县委书记赖俊说:“北川这几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稳步推进。2014年北川还有2万多建卡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超过12%,依靠特色农业、旅游和电子商务三大产业,去年已累计减贫1.9万多人,贫困发生率降到1%以下。”
  走进擂鼓镇盖头村村民田晓宏的家,3层400多平方米的房子高大敞亮,家具家电一应俱全。
  老田的女儿刚刚出嫁,房间里到处贴着喜字,老田眉宇间也满是喜色:“现在日子好过了。如今国家推动乡村振兴,北川生态环境好,不少村子已经搞起休闲旅游,每年夏季客房都爆满。如今村里人在一起还会说到地震,但已没有那么难过了,好好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龙门山下玫瑰香
  五月的龙门山,被绿色浸染。位于龙门山下绵竹境内的中国玫瑰谷鲜花盛开,53岁的土门镇天宝村村民宋华江带着村民采摘玫瑰花。
  “汶川地震时天宝村大部分房子倒塌了,后来政府统一规划住房,并引入玫瑰产业。去年我带领48名村民承包了230亩玫瑰园的鲜花采摘和维护,大家收入都还可以。”宋华江现在的日子忙碌而充实。
  绵竹市委书记陈万见告诉记者,绵竹在灾后重建中坚持绿色发展,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玫瑰、猕猴桃两大特色种植分别达到1.2万亩、2.5万亩。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由2008年的14.7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29.2亿元。
  离开绵竹时,记者看到路边一块牌子上写着:“坚定坚强坚韧不拔,敢想敢拼敢为人先。”这是汶川地震极重灾区人的精神。
  新华社成都5月12日电

  
新华微评
  致敬
  伟大的灾区人民
  十年前的汶川大地震,定格民族伤痛的记忆。灾难面前,生命是如此脆弱,却又如此坚强。难忘守望相助的日日夜夜,致敬不屈不挠的灾区人民。站在这片历经浩劫却生机勃勃的土地上,有一种感动是如此深沉:以奋斗开创幸福的未来,才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