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8-05-10期 第B5版:往事

回家的感觉真好

——忆5.12汶川大地震

  2011年,我重返地震灾区,这是在地震遗址——汶川映秀镇漩口中学留影。
  张凌云
  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损失。汶川大地震发生至今整整10年了,每当想起那场大地震,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地震发生时正在成都的情景。

  出差途中遭遇地震
  2008年5月11日,为参加全国总工会在成都举行的一个会议,我坐上了广州至成都的火车。
  翌日下午2:30左右,当列车行至简阳路段时,突然感到车身出现了剧烈的摇摆,随着一声刺耳的刹车声,火车停在了正常行驶的铁道线上,“发生了什么情况?”人们惴惴不安地互相询问着,凭我多年出差的第一感觉:撞人啦。我拉住跑来跑去的列车员问,她们也是一脸茫然。随后,火车就像一只在地上爬行的蜗牛一样,走走停停,好不容易到了简阳站。这时,手机传来了外甥报告“四川发生大地震”的消息,信息断断续续,不断传来一些坏消息,引起了车上一些家在四川的旅客焦躁不安。一位在广东打工的德阳姑娘,因联系不上家人的电话,瞬间大哭起来,我和众人只好劝慰着她。糟糕的是,当火车离开简阳向成都进发时,手机信号没有了,和外界彻底失去了联系。我本想和会议组委会联系一下,询问一下情况如何?有什么新的安排?这下傻眼了。原本是下午4点钟到站的列车,直到深夜11点才开进成都站。
  急匆匆地出了车站,见到车站广场挤满了人,我忙向车站右边的一个宾馆走去,不管怎样先住下再说。但走进一看,门口有保安把着,贴着一告示:本宾馆接上级通知,暂停营业。这就是说,我们这些想住的和原先已住进的都得出来。此时,会议的组织联系不上,这宾馆又不让住,看样子,我只好流落街头了。于是,我在报亭买了几份报纸,在车站广场空地上一铺,准备坐等天亮了。夜里便急,附近连个方便的地方都没有,只好拖着拉杆箱向车站右边一条路走去,发现了一座灯火通明的三层小楼,人进人出的异常繁忙。走进一看,原来是铁路派出所。说明情况后,终于如释重负。夜里,正在朦胧“钓鱼”之际,忽感觉人群躁动,惺忪中有人叫喊“地震啦!地震啦!”于是跟着人群方向跑。跑出一、二百米,不禁哑然失笑,我们已在空旷地方了,还往哪跑?想到这,我不禁为大伙和自己的窘态感到可笑。

  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经过一夜的折腾,好不容易挨到天亮,看到有人在打手机了,我迅速拨通了组委会的电话,电话通了,电话那边告知我:会议取消,保重安全。于是,我迅速在街边吃了点早餐,直往机场奔去。到了双流机场,只见机场一片繁忙。工作人员告诉我,目前机场只准救灾和部队的飞机入港,尤其营运的出港的民航飞机暂时都不安排,我只好又返回城里。当车行至府城河时,我决定去看望我的一个叔叔。车行至马鞍东路叔叔的住处时,小区门卫告诉我,小区居民于昨晚都已撤离住房,至于撤哪,他也不知。由于叔叔已80多岁,平时对外联系主要靠家里座机,没有手机,联系就此中断。事后才知,叔叔腿有残疾,当晚是原单位派了四五个大汉,把叔叔抬到防震区了。由此想到,当灾难来临时,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当我拖着疲惫的身躯踯躅在成都街头时,看到的是人们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热烈场景。街上不断有人集会讲演,捐款捐物,挂着抗震救灾标语的车辆急驶在街上。在公安民警的管理下,大街小巷秩序井然。在大灾来临之际,四川人民、全国人民表现出了团结、坚定、慷慨、无私、勇敢的气慨。他们义务搬运救灾物资,慷慨地捐款捐物,我还看见很多小朋友把自己的零用钱全都放进捐款箱,那场面真是让人感动万分。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这样的人民群众面前,还有什么样的艰难险阻不能让人战胜呢?

  踏上回家路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夜幕降临,我又回到了老地方,这个能让我回家的地方。半夜,听到一阵喇叭声,“现有一趟去东莞的临时快车,需要的同志请上车。”我立即站起来,忙问在哪买票,工作人员手一指站台:不卖票,上车再补。我和一群人快速地穿过了空无一人的候车室,在列车座位上坐下,我这才感觉到浑身没劲,特别疲劳。列车进广州站了,我下了车,迅速地避开了在站台采访的媒体记者,直奔省汽车站。在汽车里,发现和我同座的一女子不停地扇风捂鼻。我才发觉自己身上一股汗臭味。可不是吗,来回五天五夜,出了那么多汗,不洗澡,不换衣,可我此时只有一门心思,快点回家。经过一场灾难的人才深有体会:回家的感觉真好!
  汶川地震对于亲历者们还是一块不忍触碰的伤疤,无数平凡人物的真实故事给我们带来太多的感动。在这场灾难中,彰显了中华儿女精诚团结、守望相助的民族品格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正值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祭,回忆,是最好的纪念方式;好好生活,是对逝者最好的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