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8-05-08期 第A1版:要闻

从石化一业独大到“六大主导产业”齐发,空气质量常年居全省前三

重化工业城市茂名绿色崛起再出发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红军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进
  《南方日报》权威访谈

  在新晋国家级的茂名高新区,南方最大的露天矿曾经是污染重灾区和矛盾多发地,而今这个“城市伤疤”日渐愈合。在这个以石化中下游产业为主导的园区,露天矿变身生态公园,雨公山森林公园也正在拔地而起。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比翼齐飞,正是茂名当前发展态势的生动体现。
  今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对广东提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茂名市委书记李红军认为,茂名要进一步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以扎扎实实的作为来回报总书记的殷切期望。
  已驶上发展快车道的茂名,正通过新旧动能的切换打造宜居宜业滨海绿城,努力在粤东西北振兴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广东“四个走在全国前列”贡献茂名力量。

  
南方日报记者顾大炜通讯员张平泰 谢添
  
  发展提速
▶▷
  主动融入两大经济圈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通盘考虑、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去年,茂名经济发展呈现“增长加快、质量提升、新动能加快孕育成长”的特征,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24.21亿元,增长7.5%,经济总量继续位居粤东西北首位。全市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2%,空气质量指数稳居全省前三。
  茂名拥有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基础,已连续4年位居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评估考核前三名。如今,茂名正在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扎实抓好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贯彻落实。
  茂名刚好处于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城市群这两大国家战略区域接合部。随着深茂铁路将于今年中开通,该市将正式融入珠三角两小时经济圈。茂名正以时不我待的精气神抢抓黄金机遇期,全力打造布局科学、交通畅顺、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充满活力的宜居宜业滨海绿城。
  随着大发展态势的确立,茂名人口流动出现了历史性转变。统计数据显示,全市2017年户籍人口突破800万,常住人口增长比户籍人口增长多3.12万,这充分表明城市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日益增强。

  产业升级
▶▷
  多核驱动建粤西产业强市
  茂名是座重化工业城市,茂名石化连续8年夺得全省纳税冠军,2017年利税额达到了413亿元。对于石化产业,茂名的态度非常鲜明:坚定不移做强拉长,争做全国石化科技创新引领者、世界一流石化基地。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引领下,茂名石化产业站在工业4.0风口部署改革。在茂石化不断做大的同时还涌现出了一批石化行业细分领域“单打冠军”企业。新华粤石化公司建成国内第一套30000吨/年裂解汽油提抽高纯度苯乙烯工业装置,该技术获得广东省2015年科学技术一等奖。
  与此同时,茂名逐渐摆脱“一业独大”,呈现出一派“多核驱动”发展之势。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加工、特色轻工纺织、医药与健康、金属加工及先进装备制造这“六大主导产业”齐发并进。
  集科教、生态、旅游新城于一体的茂南区中科云粤西产业园内,中机信息茂名数据中心项目即将开建。其建成后可作为广东省及香港的金融、证券等重要数据托管中心和灾备中心,并带动茂名区域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的产业升级。
  预计到2020年,茂名将初步建成以央企和地方双轮驱动,三大平台和县域两翼提速,以六大主导产业为主体的现代工业体系和粤西产业强市。
  
  动能转换
▶▷
  创新驱动支撑绿色崛起
  当前的茂名,进入了提速进位、跨越赶超的黄金机遇期,经济工作重心逐渐转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正在着力实施“千人创业带动万人就业工程”,走出一条粤东西北创新发展的新路。
  今年2月底,国务院批复同意茂名高新区晋升国家级。沉甸甸的“国”字招牌,将进一步助推茂名高新区聚集接纳更多顶级企业、高端人才、先进技术等创新要素。
  在食品标准最严格的欧盟,货架上中国制造的罐头鲮鱼、金枪鱼、鳗鱼等主要来自茂名市电白区。作为粤东西北县域经济第一强区,电白区通过打造粤西总部经济集聚区,融入全球产业链。六韬珠宝陆续把创意、研发、培训中心转移至这里的茂名产业园,看中的既有茂名充裕的劳动力,也有茂名的环境与活力。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环保“硬碰硬”。在露天矿整治过程中,茂名虽然放弃了直接开矿的“金山”,却通过生态修复不仅建成了一个湖清景美、树绿花艳的生态公园,周边群众建起了农家乐、乡村旅游等,这里还将规划建设国家级高质量田园综合体项目,矿区周边群众真正收获了绿色发展的“金山”。2017年度全省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结果近日出炉,茂名以“优秀”档次成绩位列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第二名。

  对话

  茂名市委书记李红军:
  以实实在在的作为彰显茂名担当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的新要求,茂名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差距。”近日,茂名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红军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畅谈了如何坚持问题导向,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贡献茂名力量。面对难得的加快发展机遇期,茂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推进“一个总体目标、三个阶段性目标、六个致力打造”,努力在粤东西北振兴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
  
  努力营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软硬环境
  南方日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了“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新要求,如何为广东走在全国前列贡献茂名力量?
  李红军:今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广东提出了“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新要求,为我们进一步精准聚焦、推动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的新要求,茂名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差距。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在建机制、强创新、优环境、促开放、善治理上下功夫,以实实在在的作为来彰显茂名担当、贡献茂名力量。
  茂名将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抓好实体经济,推进质量强市工作。建立县域协调发展机制,统筹推进县域副中心规划建设,加快沙琅、马贵等特色小镇和钱排、根子等森林小镇建设发展。
  茂名是一座特色鲜明的重化工业城市,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茂名制造”走向世界。茂名正努力把石化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矿产资源加工产业、特色轻纺产业、医药与健康产业、金属加工及先进装备制造业等产业打造成六大主导产业,着力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力争年内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3000亿元。
  同时,茂名努力营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软硬环境。全力推进铁路、高速公路、市域交通、县域交通、港口五大方面的48个项目建设。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下更大功夫实施“放管服”改革,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好的软环境支撑。
  此外,茂名还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接合作,积极融入北部城市群建设。借力中德(茂名)精细化工园产业平台,推进与德国、荷兰、俄罗斯、新加坡、意大利和日本等经贸合作。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南方日报:茂名是粤东西北经济总量第一大市,也是一座石化重工业城市,如何实现经济与环境比翼齐飞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李红军:近年来,茂名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发展的指示精神,“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下死功夫、啃硬骨头,成功扭转污染乱象。不仅经济保持较快增长,GDP总量稳居粤东西北第一,而且实现了环境质量同步向好的发展目标。
  茂名坚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紧扭住加快发展这个主旋律不放松,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工作全过程。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茂名要做好产业上的加减法。加法,就是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的高新技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去年新增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1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10家,申报高新技术产品133个,为历年最多。减法,就是坚决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仅“十二五”期间就否决高污染、威胁饮用水源或不符合规划等建设项目40个。前不久,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茂名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这不仅是一块“牌子”,而是有了一个更高更好的平台和载体来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同时,我们要坚决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强化各级党委政府生态环保主体责任。通过治理,小东江茂名段连续两年成为全省“四河”流域中唯一完成水质整治目标的河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城市空气质量指数稳居全省前三,广受诟病的茂名“城市伤疤”露天矿,华丽转身成为生态公园。
  南方日报:茂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重点地区摘帽,“红袖章工程”和“雪亮工程”也深度推进,在新一轮发展中如何巩固提升这一优势?
  李红军:要在“建设”上下功夫。茂名将继续以强化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建设为重点,不断增强社会治理的整体性、联动性和协同性,实现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要在“治理”中求突破。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发展导向,综合推进社会治理。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健全村级自治体系,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在“共享”里见成效。依法严打违法犯罪,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强化城乡社区管理,加大社会舆论宣传,切实把茂名打造成为粤东西北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让全市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本专题转自2018年5月7日《南方日报》A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