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8-03-13期 第B6版:文化

“粥”之随想

  

梁载桥
  自古以来,粥这种百姓普通食物成为一种饮食文化现象后,就有不少诗词涉及到它,如陆游的《遣兴》:疗饥惟恃粥,动步已须人。欲午犹支枕,经旬不过邻。鹊栖寒自稳,鸥没远难驯。莫笑谋身拙,黄冠学季真。从“疗饥惟恃粥”一句中的“惟”字还可以看出,当时的“粥”在人们的生活中是十分重要的。
  也有例外,若对某些粥的误解,有时还会产生不良的后果来。如在鳌头镇衍水村委会有着这样一个传说:一个财主用“狗”粥招待曾经让他发达的堪舆先生,因产生误解,弄坏了风水,最后其又返回到贫穷的境地。若干年后,堪舆先生才知道,他吃的“狗”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狗吃的粥,而是李清儿子吃的海蚝虾米粥,因为他儿子的小名叫“亚狗”。知道误解,且弄坏了那穴千载难遇的“白鹤地”,令李清再度贫困,堪舆先生十分后悔,但为时已晚。
  传说归传说,现实生活普遍是,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与当时社会紧密相连,社会发展变化,其也随之发展变化。过去只作充饥的“粥”,现在人们早已得到温饱,走向富裕,粥这一饮食文化还赋予待人接物、健康保健等方面的内容。如喜宴上的“鲍翅粥”,既彰显主人待客之至诚又显示其富有。用玉米、燕麦、大豆、高粱、粟米等熬成的“杂粮粥”,还成为人们时尚的保健粥。即使白粥配素菜吃,也很受一些养生之人的追捧。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粥文化也如此。粥有上述之好,但因粥含有不少糖分且容易被吸收,高血糖病人是不能吃粥的,否则,血糖会增高,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由此还可以推断,在餐餐只能吃粥且医疗技术落后、根本没有检测设备的年代,究竟有多少高血糖病人因吃粥而丧命,已无法统计。尤其是冠以粥字的粥样动脉血管硬化,更是令人闻而生畏。
  目前,社会改革及自然科学领域的更新替代正日益深化,设想若干年后,水稻品种可能会依人们的口味与及营养价值进一步改良,生产出来的稻谷脱壳出来的大米,除保留原来丰富的营养外,超低糖,还有一种鲍翅口感,有五谷杂粮及多种蔬菜的成分,那时熬出来的粥,将是一种延年益寿的极品美食,人们对粥的认识、粥的理念以至饮食文化也会因此而改变,而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