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8-03-12期 第B4版:论丛

“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理论逻辑和价值取向

  



赵传珍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贯穿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基本方略和战略布局,构成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人民为中心”既继承发扬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人民主体”思想,又拓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全体社会成员需要”的本质要求,更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增添了新的动力和内涵。“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初心”的具体彰显,具有深刻的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前进的根本价值取向。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具有深刻的理论来源,这一方略继承并发扬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人民主体”思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从社会历史发展必然性和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来考察谁是历史创造者的问题,得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结论,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最基本的观点之一。人民群众作为一个历史范畴,从质和量的辩证统一中来看,指社会人口中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绝大多数人民。在当代中国,“凡是拥护、参加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人们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还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的总体意愿和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方向。因此,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主体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人民主体”思想蕴含的主要内容和深刻内涵。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唯物史观“人民主体”思想,并把它贯彻到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之中,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庄严地写在党的旗帜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把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作为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继续继承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多次强调并重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例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党就会失去根基”。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我们要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以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人民主体”思想。
  “以人民为中心”同时继承并发扬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满足全体社会成员需要”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无产阶级人民大众的解放事业而创立的科学理论。这一理论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那就是致力于实现广大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人口中占绝大多数的人民服务。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由此可见,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从本质上区别于无休止无穷大追求剩余价值的资本主义生产目的,资本家在追逐剩余价值利益驱动之下,冷酷无情地加大加强加快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最终满足的是少数有产者资本家的利益需求。马克思和恩格斯揭露并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这种罪恶和不平等现象,他们认为私有制和生产资料少数资本家占有是造成一切问题的根源。因此,未来的新社会应该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组织生产,而生产的目的是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无产阶级建立起来的新社会,应该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将给所有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代表中国最先进的生产力和最先进的文化,以及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既是党的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根本目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并发扬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时代进一步把党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由此可见,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灵魂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在新时期进一步继承并发扬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从始至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追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向前发展提供了明确的价值方向。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实践继续前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添了新内涵。“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具体化在“人民共享发展”的理念和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党中央共享发展理念指引下,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具体部署和措施,例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等等,并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做出了具体的规划,这些规划是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和“发展为了人民”的实践见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那么,如何调动人民推动发展的这种内在力量?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对发展是否支持,支持的力度如何,取决于发展对人民利益需要的实现和满足程度如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由此可见,“共享发展”与“共同建设”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以人民共享引领人民共建,让发展惠及全体人民;另一方面,又以共建促进共享,不断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共建和共享辩证统一在社会实践之中,形成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巨大力量,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动力和内涵。
  综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构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是党提出“以人民为中心”基本方略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人民主体”思想和科学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以及人民共享发展理念与实践的继承和发扬,是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必然坚持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
  (作者单位:广东第二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