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8-01-11期 第B5版:往事

腊肉的乡味

  罗本森
  每当进入寒冬腊月,我就不由想起家乡的腊肉,仿佛一阵浓郁的香味飘来,禁不住舌尖上滚起一层厚厚的唾液。我们这辈人与腊肉有着不解之缘,童年那段味觉记忆,走过多少岁月也抹不掉。飘香的腊味和故土、亲情糅杂在一起,总散发着经久不息的温馨和酣醉。
  我家乡过去有个传统习惯,几乎家家户户都晒制腊肉。每年除夕前几天,上村下寨不时传来声嘶力竭的猪叫声,此起彼伏,划破黎明的晨空,这嚎叫声不是什么噪音,仿佛就是一首乐曲,逗得人们幸福陶醉。小时候,最高兴的事莫过于宰猪。猪宰好后,父亲便把过年吃的猪肉拣出来,剩下的便切成长条肉片,抹上盐、酱油、五香粉,放在木盆里腌二三天,让盐分渗透到肉里面。尔后烧一锅开水,将肉放入开水焯一下,便挂到通风处晾干,置阳光下暴晒。肉在阳光的炙烤下,油水慢慢滴下,肉色变得金黄透亮,看一眼也会垂涎欲滴。春节前后,农家的门前都晒有几片甚至数十片腊肉,构成一幅古朴而充满情趣的乡村风俗画。
  天气越好,晒出的腊肉越靓,储存时间也较长,过几个月味道不会有异差。在那个欠缺油水的年代,每年春耕季节,拼命干活消耗量大,全仗这些的腊肉充实肚子,滋润身体,消除劳累。腊肉不仅风味醇香独特,而且具有开胃、去寒、消食等功能,难怪人们喜欢吃。记忆中,春节后,每当嘴馋了或者来了客人,父亲就会从棚顶上拿下一块腊肉,或蒸、或炒、或炖,有时配上蒜苗、荷兰豆、菜茎、竹笋等素菜,醇香美味。一块肉入口,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嚼在口里,齿颊留香,胃口大开。
  在城里工作之后,每年春节前后总会回家看看,首选食品就是腊肉。父亲多是亲下厨房,把一块腊肉,一半切长方块,一半切薄片,长方块用豆豉置瓦煲炖,薄片下锅配冬笋、蒜苗炒,菜还未上桌,满屋已飘着香喷喷的气味。尤其是腊肉炒冬笋,真是世间绝配。腊肉性油,威猛刚烈,而竹笋吸油,正好可以解腊肉的油腻。炒出来的腊肉,色、香、味俱全,吃起来嚼头与嫩脆、咸与淡、荤与素,水乳交融,珠联璧合,别有一番滋味,多美的家餐啊!
  时光一晃几十载,如今乡间腌制腊肉的人少了。当下猪肉并不是稀奇物,天天宰猪,日日过年。农村人喜欢吃鲜,随买随吃,不想备战备荒,晒腊肉也是凭兴趣尝尝味道罢了。而我童年吃腊肉的记忆,没有因今天吃足吃好而湮没。每年入冬之后,我都会买几斤“五花肉”腌制好,再挂到阳台上去晒腊肉。不过,现在的腊肉怎样做,怎样吃,也吃不出童年时的感觉,更吃不出家乡腊肉的味道。那些曾经的飘香腊肉味,已经成了我们最深的乡土记忆了。
  在我们这辈人的眼里,腊肉不仅仅是美食,而是历史的记忆、故土的情愫、心中的乡愁!唐代诗人贺知章有“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诗句,当我想着香喷喷的乡土腊肉,多少有点忧伤。那黄澄澄、香喷喷的腊肉常常不经意间闯入我的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