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7-10-13期 第B4版:荔风

鉴江河,母亲河

  

陈兴
  生活在鉴江流域的每一个人,都应当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母亲河。鉴江与我们休戚 与 共 ,与 城 市 相 依 相存。城市,需要心灵栖息和浴洗灵魂的地方。河岸菁菁,杨柳依依,水声潺潺,满川白云,净化着城市的文化与精神,提升着城市的品位与形象。
  ——题记
  从岁月深处流来的鉴江河,穿越时间的风尘和小城的历史,一路向南流入南海。驻足鉴江边,我常常会浮想联翩。

  鉴江,是粤西境内最大的河流,发源于群山连绵的信宜五里山,自北向南经高州、化州、吴川,于吴川黄坡流入滔滔南海。
  位于化州境内的鉴江大支流罗江,自北而南,犹如一条大血脉贯穿化州中北部全境,至城区与鉴江合流。自古以来,鉴江水、罗江水滋润了这片土地,养育了这片土地上的万千子民。
  据《化州市志》记载,1976年9月发大洪水,化州长岐镇石宁村附近鉴江决堤,洪水冲出十艘独木舟,均为巨木烧挖而成,形状如梭,木质坚硬。据专家考证为距今1800多年的东汉先民所造,定名“石宁独木舟”。古老的鉴江,还沉埋着多少历史的秘密?
  这片鉴水润泽的土地,留下过一串名人的足印:“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的巾帼英雄冼夫人、曾贬谪至化州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和史学家范祖禹、曾主政化州州署后成为明朝宰相的杨一清、与化橘红结下不解之缘的民国代总统李宗仁……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鉴江的历史,就是化州乃至整个鉴江流域的历史;漠视鉴江,就等于忘却了这片土地上的历史,就等于无视这片土地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鉴江无声流日夜。江水带走的是岁月风尘;沉淀下来的,是历史和文化,需要我们去挖掘和传承。

  化州古城,依江而建。据史载,公元426年,南朝檀道济将军筑石城于陵江与罗江汇合处,置罗州县,为化州建县之始。
  其后,梁朝在化州建了石龙郡。石龙郡遗址,据国家文物考察队1980年考证,在化州城东面的旧城岭上。城西面紧靠鉴江罗江的汇合处。公元570年,陈朝调冯宝任石龙太守,册封冼夫人为石龙夫人,其地点就在这里。当时的石龙古城,景色秀丽,市井繁华,弦歌闻于百里外。
  唐灭隋后,石龙城池日渐衰败荒废。公元1161年,南宋州守李丹将古城从河东徙于河西,州署建于石龙岗南(今化州旧市府所在地)。迁城后,城池还是紧靠鉴江边。临江一面,至今还保存着一段旧城墙。
  也许某一天,旧城遗址下就会挖掘出当年的遗迹来。它们没有消失,只是沉睡在历史的深处,等待你的邂逅。

  历史上的鉴江,曾经水清如镜;鉴江两岸,至今依然水草丰茂,竹木丛生。昔日鉴江之秀美图景,见之于明代形成的“化州八景”。
  据记载,州城南隅宝山(上宝岭)之上,林木葱茏,四季常青。山顶旧有览胜亭。此景谓之“宝山积翠”。当年可远眺鉴江。鉴罗两江在州城东北隅汇合,当年,一艘艘帆船鱼贯而过。此景谓之“鉴水飞帆”。在城北二里的罗江中,有大石高二丈,屹立于江心,水涨不没,常露数尺。此景谓之“立石中流”。州城隔鉴江东约四里处有千秋岭,山高数丈,建有文昌阁及一座七层文光宝塔。登塔远眺,皓月当空,水天一色,令人顿觉深远空灵。此景谓之“千秋夜月”。州北二里,有登高山,高十余丈,杂木丛生。每年重阳,邑人多登其上。旧有登高亭,可以登高望远。此景谓之“登高野色”。州治东南一里多有骊珠湾,湾深水清,碧波荡漾,相传有骊龙卧于江口,常于此戏水吐珠。此景谓之“骊珠波光”。
  如今,除宝山积翠外,八景多已不复存在,但古老的鉴江,曾经如此美丽动人。
  除了风景秀美,鉴江及罗江还流传着好些神奇的传说。流传最深远的有两个:一个是“石龙鸣江”。据明清两朝《化州志》载:“化州州治有石龙,首蟠庭左,尾注于江。或鸣,其声如鹅。”另一个是“罗辩种橘”。传说化州橘红为仙翁罗辩始种,后罗辩乘白牛沿罗江而去。明清间,州人在州城建华严庵纪念罗仙翁,庵门楹联云:“韵事忆当年,橘树千株经手植;仙踪留此地;茅庵一所寄身栖。”化橘红在明朝已成为朝廷贡品,显赫一时。如今,化州早已成为全国知名的“中国化橘红之乡”。

  传说不会老去。悠悠鉴江,缓缓流淌到昨天和今天,依然如此美丽。
  在鉴江距化州城区不远的凤口樟村段北堤,约莫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江堤边还有一些古拙而苍老的荔枝树,每一棵都饱经风霜而枝叶繁茂,每一棵都可以独自构成一幅带着古意的风景。静静流淌的鉴江,碧草菁菁的河堤,古老苍劲的荔枝树,给人无限遐想。有人说,这一带的河底,也许还沉睡着古老的荔枝树。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在鉴江边还能邂逅风光旖旎的南津沙滩。津者,渡口也,过去,这里应该是一个古渡口。沙滩原在城以南约几里地的右岸,方圆数亩,长着一大片疏朗挺直的小松林,林间有一丛丛随风摇曳的疏竹。河岸边,绿草蔓生;脚底下,沙白如雪。江上,清波粼粼,江潮涌动,江风鼓浪,声声入耳。江边还泊着一两只小木船,依稀勾勒出当年古渡头的风采。蓝天白云碧水青山,远处三两村落人家,俨然一处世外桃源。可惜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这片沙滩已了无踪影。
  说到鉴江,不能不说鉴江上的桥。化州城区及周边有六座大桥,其中化州大桥历史最久。化州大桥始建于1955年,2004年扩修。过去,这座桥是连通两岸的唯一桥梁,十分拥挤。每到端午节,鉴江河上赛龙舟,岸边及桥上观者云集,人头攒动,蔚为壮观。旧历年底前夕,境内四面八方的老百姓都赶到县城里来购买年货,桥上更是车喧人嚷,渲染出极为浓郁的旧历年气氛,成为我记忆中难以抹去的一份乡愁。
  鉴江自古而为交通水道。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鉴江上还有货船和客船往来。客船从城区的江边起航,一直到化南的南安圩附近始靠岸。自城而南,江面越来越开阔,水流也越来越深。船行江中,江风浩浩,汽笛悠扬,江水滔滔而逝,颇为惬意。
  昔日的老城区沿江边一带,曾是市民消闲的好去处。黄昏时分,在橘黄色的路灯下,人们三三两两下到江边的空地散步,尽享着浩浩江风。入夜以后,江边的水泥板凳上,常常依偎着一对对情侣,成为一道浪漫的风景。
  当然,鉴江也见证过灾难和不幸。历史上,化州境内的鉴江发生过溃堤水灾,带来深重灾难。上世纪七十年代,在鉴江边的长岐镇米能村一带,随处可见一堆堆大大小小的白沙丘,应是江水溃堤的遗迹。民谣唱道:“有女莫嫁大江边,水淹沙壅又一年。”唱的就是这种凄凉的境况。
  鉴江河,你见证过欢乐,也见证过悲伤。请把你的忧伤带走,只留下欢乐和永不枯竭的生命之源。

  水是河流的生命和灵魂。水能清兮,亦能浊兮。上世纪八十年代,鉴江和罗江之水尚且清澈可游泳,江水里一直生长着各种鱼类。如今,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河水已不再如往日般清冽,实在是让人唏嘘和担忧。
  是的,我们需要金山银山,也需要绿水青山。生活在鉴江流域的每一个人,都应当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母亲河。鉴江与我们休戚与共,与城市相依相存。城市,需要心灵栖息和浴洗灵魂的地方。河岸菁菁,杨柳依依,水声潺潺,满川白云,净化着城市的文化与精神,提升着城市的品位与形象。近年来,化州一直依据“三江六岸”之得天独厚优势,致力建设美丽的“宜居江城”,一个与河共荣的城市将承载着我们的梦想。但愿鉴江的未来不是梦。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作为历史长河中的过客,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在鉴江美丽多姿的版图上留下什么样的印迹?
  古老的鉴江,我们的母亲河,一直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历史,并将继续见证这片土地的今生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