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7-10-13期 第2版:要闻/热评

“双创”大家谈

移风易俗 文以化人

  

潘永辉(市区)
  中华古经《周易》有语:“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贲·彖辞》)意思是说,观察人类社会的文明礼仪,用之于教化天下。可见,我们的古人非常看重人文精神及其教化作用。今天,我们创建文明城市,其实就是以现代人文精神进行自我“人文教化”的一个系统工程。
  创建文明城市,从外在、短期看,是一个地方的“面子”问题,从内在、长远看,则是地方精神气质的根本变化,甚至可能要触动地方文化深处的“灵魂”,局部需要“移风易俗”。孔子云:“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莎士比亚说:“没有德性的美貌,是转瞬即逝的;可是因为在你的美貌之中,有一颗美好的灵魂,所以你的美貌是永恒的。”两位文化名人的名言,拿来说明一个地方、一座城市的“外在”与“内在”、经济基础与文化境界的关系,同样是适用的。经济是一个地方生活的基础,文化是一个地方生活的灵魂。地方文化“灵魂”的雅与俗、深与浅、宽与窄,是有区别的。没有经济基础,不容易办文化的事情。但是即使经济上富足了,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落后,给人的印象也会不够“上档次”。
  创建文明城市,归根到底是创造社会美。社会美是社会生活领域的美,社会美是一方民众生活幸福之所系。谁也不愿意生活在一个不整洁、不文明的社会环境中。社会美体现在人本身的形象上,也体现在人的创造成果上。什么样的灵魂有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创造什么样的生活形象,什么样的生活形象体现什么样的生活品格。每个人都是社会的创造物,同时也是他自己的创造物。一个地方、一座城市,要想享受“美”的生活,她就必须自己动手,自己来创造自己的文明成果。我们人人都是自己精神生活的主人,如果自己不愿意改造自己的精神世界,别人是帮不了忙的。“文以化人”,首先要从“化”自己做起。文明社会的建设,要靠我们大家齐齐自觉动手。
  创建文明城市是一个从外到内、由浅入深的系统工程,越到紧要处,越需要我们拿出自我反省、自我超越的勇气。一些不良的思想观念,一些不见得进步的行为习惯,哪怕它影响再广泛,哪怕不少人都已经习以为常了,但如果它的确是不利于精神文明的,都应该改。只有脱胎换骨,才能找到前途。譬如,在城区,一些市民的不良习惯,例如随地乱扔垃圾、随地乱停放、随意闯红灯、行车不礼让行人等,都应该改。在郊区和农村,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也提到了更加重要的地位,需要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的辛勤付出。
  据笔者的体会,总体上,我们的地方文明建设是大有变化的。笔者回乡,很欣喜地发现两点:一是农村清洁卫生好了不少,以前村中成堆的垃圾不见了;二是出外打工回来的普通“打工仔”,节日期间回乡祭拜,也有着鲜明的“环保观念”,懂得维护地方生态,这很能证明“见多识广”的道理。我们的市区也越来越有气质了,市容市貌变得日渐靓丽,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雅化”,如果一方面能保有茂名人民传统的踏实、诚朴、热情的品格,同时赋予时代要求和时代气息,这就是地方文明实实在在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