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0-09-23期 第第03版版:国 内 国 际

各地群众欢度中秋佳节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 中华民族传统的中秋节来临,全国各地群众在欢乐和谐的气氛中,度过这美好温馨的节日。 地震灾区群众唱着丰收歌儿度中秋 “大灾之年夺丰收,佳节双至庆团圆。”这是四川省内江市沱江乡尤家沱村邓世华家门上的新对联。回锅肉、甜烧白、老腊肉……临近中秋节中午,全家人都在忙着准备四川民间节庆宴席“九大碗”。 尤家沱村党支部书记易支剑说:“过去我们村是‘十年九旱、靠天吃饭’,是全乡最贫困的一个村。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通过水利投资逐年加大,村里修起了十几个山平塘、石河堰,还有一个小二型水库,今年春天西南大旱时,我们村没受任何影响,2000多亩庄稼满栽满插,又是一个丰收年。” 中秋节上午,在汶川县新建的锅庄广场上,200多名当地羌族、藏族、汉族群众正自发开展“庆中秋、感恩”锅庄表演。《四川感谢你》《心与心相连》《新汶川》等歌曲在广场上一一唱响,人们手牵手,在欢快的乐曲下尽情载歌载舞。桑坪社区村民虎玉梅兴奋地说:“地震后这么快我们就都搬进了新房,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感谢党和祖国、感谢各地的援建者。” 汶川县县长张通荣告诉记者,今年9月是灾后恢复重建 “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时刻,全县的重建工作已经超额完成任务。像今年的锅庄表演,已经持续了三四天,都是各乡镇、社区百姓自发组织参与的。(记者杨三军自成都报道) 拉萨:“藏汉一家”过中秋 中秋节当天,西藏拉萨部分藏族和汉族群众聚到一起,在欢声笑语中共度中秋。 12时许,居住在拉萨城关区鲁古居委会的卓玛来到邻居唐治荣家,送上了一盒月饼。唐治荣今年84岁,50多年前从四川来到拉萨;他的老伴仓木拉是藏族人,今年64岁。 卓玛首先为老两口献上了洁白的哈达,祝福老人身体健康,中秋节快乐。她说,老两口的子女工作都很忙,中秋节没有时间回家团聚,因此她专门来看望他们,希望他们中秋节不会觉得孤单。 喝着酥油茶,吃着月饼,唐治荣老人和大伙儿回忆起往事,感慨万千。他说:“当年我刚到西藏时,根本吃不到蔬菜。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想吃什么都能买到,就连月饼都有这么多种口味可以选择。” 说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两位老人高兴得合不拢嘴。仓木拉说:“虽然子女不在身边,我们自己也得好好庆祝一下。下午我们要打酥油茶,还要去买水果,晚上做几个好菜,过个快乐的中秋节。”(记者滕军伟 文涛自拉萨报道) 44名藏族学生在南京感受中秋“家”节 虽然离家乡有千里之遥,但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西藏班的44名学生却感受到家的温暖。在学校21日晚举行的中秋庆祝会上,汉藏学生携手欢唱,共度中秋佳节。 作为国家首批设立的内地西藏中职班之一,这44名藏族学生来南京还不到半个月。《北京的金山上》《一个妈妈的女儿》《卓玛》……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很快拉近了藏族学生和汉族学生的距离。老师们给每一个藏族学生准备了一个中秋大礼包,里面有月饼、奶茶、饼干、水果等各色食品。 “虽然离家很远,但我并不感到孤单,老师和同学们像家人一样关心我。”西藏班的卓玛告诉记者,为了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学校给每个藏族学生宿舍安装了空调,还安排食堂为他们专门准备餐桌。为方便他们学习,学校还专门为西藏班开设了机房。 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杨晓华告诉记者,摸底调查发现,西藏班学生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学校将安排最好的老师进行“点对点”教学,通过汉族老师、学生和藏族学生结成对子,尽快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记者凌军辉自南京报道)沈阳:采摘节里过中秋 沈阳市民崔先生一大早就驱车带着老伴和孙子来到沈阳国家森林公园,看着熟透的苹果、梨等水果,兴高采烈地采摘起来。崔先生说,他经常带孙子来这里游玩,中秋节到这里来过,别有一番情趣。这里不仅空气新鲜,是天然的大氧吧,又可以享受“农家乐”,过采摘节,小孙子可高兴了! 和崔先生一样选择“生态旅游过中秋”的游客还真不少,沈阳市苏家屯区杨城寨生态旅游区、马耳山生态旅游区和白清寨风景区都组织了采摘活动,引导广大游客走进乡村、亲近自然、享受丰收的快乐。 沈阳国家森林公园绿色采摘基地占地面积260余亩,分为水果采摘园和蔬菜采摘园。采摘基地种植的果树和蔬菜全部使用农家有机肥、无污染、无公害。为了加快采摘基地的生态发展,采摘园聘请当地的农民在农业技师的指导下采用新科技方法,对采摘园进行管理。采摘节从8月25日开始直到“十一”黄金周结束。 在彩蝶和蜜蜂的飞舞中,游客们在果园里随手可摘到苹果梨、山里红,边采边吃成为果树下的一道优美的风景线。(记者姜敏自沈阳报道) 北京牛街各民族群众喜过中秋节 在北京牛街生活着回、汉、蒙古、满、朝鲜、维吾尔等23个民族的群众。为了让一些特殊困难的家庭享受节日的温馨和欢乐,中秋节前夕,牛街街道办事处对牛街地区200多名各民族低保困难群众进行走访慰问,为他们送去爱心卡、慰问金和月饼,送去了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爱。 家住牛街东里3号楼的张贵芬是一位残疾人,当牛街街道办事处领导把月饼送到她手中时,她高兴地说:“每逢过年过节,政府都会带着米、面、食用油等慰问品来看我们这些残疾人,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温暖着我们的心,我们感到很幸福。现在又给我们送来月饼,月饼虽小情谊深啊!” “我们少数民族生活在牛街太幸福了。”家住牛街东里5号楼的回族群众刘印说,“从我爷爷那辈起,我们家四代人生活在牛街,亲身感受到党和政府对我们少数民族群众的关怀。 22日,牛街街道办事处还给牛街少数民族敬老院送去慰问金、月饼和文艺表演,让这些孤寡老人度过了一个轻松开心的中秋节。(记者殷丽娟自北京报道) 吉林桦甸市:灾后新居过中秋 家住吉林省桦甸市红石砬子镇色洛河村的农民郝春荣除了忙着收拾自己的新居外,今天还一大早起来去买菜,准备一家人过一个团团圆圆的中秋节。“过中秋节就像过生日,全家人在特大洪灾中都幸免于难,尽管房子、财产都没了,但只要人在就好。我们要在新居里庆祝中自佳节。”郝春荣说。 郝春荣的家就在色洛河的河边,7月28日的一场暴雨导致山洪暴发,色洛河水暴涨,冲毁了郝春荣的家,也冲毁了全村26户居民的房屋。“那天幸亏村干部招呼的及时,要不然我们全家都过不上这个中秋节了,这不,国家给我们盖了新房,我们在9月7日就搬进来了,虽说家里现在没啥家具,但我们全家有信心不出几年家里会变得满满登登。”郝春荣说。 如今的色洛河已经变得温顺异常,清澈的河水缓缓流淌,要不是村子里的断壁残垣,还有被冲刷断裂的两岸及桥梁,看不出曾经发生过的滔天水灾。郝春荣说:“我们家的房屋原先距离河床有四五十米远,没想到一场水全都没有了,能这么快住上新房我们想都没敢想。”迁新居那天,郝春荣找村上的老会计写了一副对联,“洪水无情人间有爱,党群齐心重建家园。” 同村的裴丹已经六十多岁了,正坐在自己家的火炕上做新被,被面上大红的双喜字、交颈的鸳鸯在阳光的照射下,满屋子都是红彤彤的喜庆色,明亮的窗台上摆着几盆已经盛开的金黄菊花,“这老太太可是一个干净人。”邻居吕桂芬说。裴丹笑着说:“老房子被洪水冲毁了,政府给盖了新房子,孩子们都在城里上班,说啥也要让他们都回来在新家过一个团圆节。” 红石砬子镇党委副书记艾祖光告诉记者,不少受灾群众都把灾后的第一个中秋节当成生日过,在突如其来的洪灾面前大家都能幸存下来,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细致安排。所以大家在感激党和政府的同时,把全家老小聚在一起,好好过一个特殊的中秋节。 (记者齐海山自长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