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06版版:论丛

下一版>

<上一版

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0-09-20期 第第06版版:论丛

关于推进我市养猪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茂名市是我省的养猪大市,生猪外调名列全省前茅。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全市养猪业发展迅速。一大批上规模高质量的猪场应运而生。据统计,茂名地区现有种猪扩繁场69家,母猪存栏量60多万头,年产商品肉猪500多万头。生产的猪苗、肉猪除满足我市外,还有大批生猪供应外地市场。养猪行业已成为我市的农业支柱行业。 目前,我市养猪业发展速度之快、收获之大远远超过了其他行业,但规范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猪场为数不多,散养户的比例占总养户1/3以上,大部分散养户涉足村庄内,环境条件差,防疫设施不全,猪苗来源复杂,是传播猪病的主要发源地。不少的规模场,建筑设计不规范,技术人员缺乏,防疫意识差,严重制约了茂名地区发展健康环保养殖、产业化养猪的步伐。为把我市的养猪业做大做强,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强化规模养猪管理体系。我市大部门养猪场都远离城市,分布在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管理不善。如果某些养猪场发生疫情,怕影响企业声誉,不主动向主管部门及时汇报,一旦扩散,后果不堪设想。建议由各级政府牵头,由养猪户成立养猪协会(或养猪专业合作社),每年从政府财政中拨出相应资金扶持其运作。养猪协会的职责主要是配合政府职能部门监督管理好管辖区内养猪专业户的技术操作、防疫体系、安全生产、信息传递、疫情通报、上传下达等工作,有效地提高全市养猪管理水平,推动我市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养猪技术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养猪技术水平。养猪规范化、管理科学化,是养猪行业发展的总趋势。目前。我市养猪业发展迅猛,但能真正按规范化管理、产业化发展的猪场为数不多,究其原因主要缺乏一批专业技术人才。近年国家对口大专院校,为发展畜牧业开设了专业课程,但志愿报考者不多,毕业者愿意投身养猪第一线的少之又少,造成大部分规模养猪场专业人才紧缺,中小型猪场无法招到人才的局面。建议由县市级政府牵头,畜牧部门组织一些技术培训。培训的方法,可由各县市农校招收农村有志青年进行专业学习,或安排各猪场派员进行短期培训,由各地畜牧局聘请专家讲课,为各猪场尽快培养技术人才。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养猪产业化。要使我市的养猪业达到规范化、产业化的水平,资金的跟进是首当其冲的问题,要规范化管理、产业化发展,必须要猪场进行全局的整治,环境要达到通风采光无害化,防疫消毒要规范化,防暑防寒要科学化,仪器配置要高科技化,只有搞好四化建设,才能有效地培育出健康、环保、优质的猪,才能打造出自己的品牌,走好产业化发展之道。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投入较大的资金,完善各项配套设施,按目前市场生猪价格低迷,原料高涨的情况,由养猪专业户筹集资金很困难。建议我市各级政府拨出专项资金,对我市龙头企业种猪场和69家扩繁场进行扶持,有效推动我市养猪业向产业化发展。 四、建立茂名养猪信息网络,强化养猪科学管理。近年来,我市养猪户和养猪总量都比过去同期翻了一番多,随着养猪专业户的不断扩大,养猪数量的节节上升,管理上水平,规划上档次,提高人们对科学养猪、规模养猪和产业化养猪的意识已近在眉睫。各种猪病频频发生,2006年至2007年,一场高热症蓝耳病传播全国各地,全国牛、猪大面积死亡,使市场肉价上升到每公斤23元,曾一度造成社会动荡。口蹄疫猪病年年均有发生,今年粤西地区特别严重,湛江、茂名地区已出现大批量的生猪死亡现象,大部分小型猪场及散养户已全部扫栏。上述两种猪病其发病率之广,传播性之快,死亡率之高,在全国养猪史上实属罕见,已对国家和广大养猪专业户做成了极大的损失和影响,究其主要原因,一是防疫意识差,选址不当,一般较少型的猪场根本就没有防疫设施,且大部分都建在村中周围,是感染传播猪病的主要发源地;二是信息传递不及时,个别猪场出现死猪后怕影响本场声誉,不愿向外公布,没有专门机制传递信息,未能及时做好防控工作;三是对病猪、死猪处理不当。有些猪场一发现有猪染病后不是去净化处理,而是将病猪、死猪低价销往市场,从而扩大了传播面,加快了相互传播速度。建议我市各级畜牧部门要有专职领导亲抓,设立猪病防控办公室,并建立茂名市养猪专业信息网站,及时发布疫情预控、种养信息,强化养猪科学化管理,维护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 (作者是茂名市第七届政协委员、高州市湖塘畜牧水产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