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11版版:教育

下一版>

<上一版

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0-09-17期 第第11版版:教育

谁来对学生的体质负责?

一段网络视频引发人们对学生健康的新一轮担忧:在贵州大学新学期开学典礼上,40多名参加军训的新生,因身体不适被扶出队列。他们躲在太阳伞下,抱着头,捂着肚子,一脸愁容。此前,一项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与1995年相比,2005年我国青少年学生的柔韧性、爆发力、肌力、耐力、肺活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体能普遍低于日本学生。 毛泽东同志曾说 : “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小学之时,宜专注重于身体之发育”。如今,当我们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为孩子们充实知识、涵养道德时,却发现承载它们的身体成了 “胖无力 ”、 “豆芽菜”,令人忧心。 谁 “动”了中国学生的健康?一项数据显示:每天锻炼两小时的日本学生有21.3%,而中国学生仅为6.3%。在一项网络调查中,67.9%的人认为 , “应试教育体制造成课业负担过重,学生锻炼时间被压缩。” 为了抵制这种 “压缩”,山东从2008年开始先后出台40条中小学办学规范,限制中小学生在校时间,禁止周末组织上课,让孩子多一点活动时间;为了抵制这种 “压缩”,江苏立法规定,中小学校应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高等学校保证学生每周至少参加3次课外体育锻炼…… 然而,不管规定如何三令五申,却总是遭遇各种 “软抵抗”。在山东省沂水县,县政府以 “红头文件”的形式要求 , “凡是能够提高成绩的 措施就要使, 凡是能够提高升学率的方法 就要用”。当地领导振振有词:落后地区的孩子,只能通过高考改变人生道路。江苏立法将矛头指向学校,可学校领导满肚子委屈:即便学校 “遵法守纪”,但升学择校的压力依然不减,学生死读书应试的动力仍然存在。 于是,在政策与对策的长期僵持中,在短暂反思难以改变的功利选择中,中国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被一次次忽视。1992年,30名中国孩子与77名日本孩子一起在内蒙古参加夏令营拉练,结果全面落后。18年过去了,当初忧心忡忡的讨论,并未能阻止 “胖无力 ”、 “豆芽菜”的成批产生。孩子们仍然埋首于书本和作业中,间或于百忙之中临阵磨枪,应对体育考试。 然而, 当军训场上 晕倒的 “豆芽菜”越来越多,家长们还能沉得住气,逼迫孩子搞 “题海战术”?当学校的综合测评一次次输 在体育成绩上,校领导还能横下一条心,片面追求升学率?当国民体质监测数据连 年下降, 影响到国家人才战略, 应试教育还能 “深得人心”? 意味深长的是,今年教师节前,温家宝总理前往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中学,与同学们一起打太极拳、打篮球,倡导体育健身。我们衷心希望,这样的倡导,能唤醒学校、家长、社会对体育意义和价值的重视,形成体育锻炼有益于学习、有益于国家的体育价值观。 (马跃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