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01版版:要闻

下一版>

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0-09-12期 第第01版版:要闻

整合资源 创新方式

茂港凝聚合力扶贫攻坚

本报讯(记者 关若霜)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开展半年来,茂港区主动发挥主体作用,举全区之力打好这场扶贫开发攻坚战。目前,全区25条贫困村已全部落实帮扶单位并完成对接工作,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思路制定帮扶措施,建档立卡,各项工作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取得了明显成效。 整合资源,形成“双到”合力。全区农业、水利、交通、劳动等部门密切合作,整合资源,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据统计,茂港区投入1161万元建设防渗渠道45.5公里,机耕路12.2公里。投入1050万元修建硬底化道路30公里。投入农村安居房改造财政资金152.2万元,扶持249户农户改造安居房。投入8万元为20个贫困村无偿提供2500亩超级稻种子。劳动力转移培训776人,免费农技培训1028人。另外,广州市越秀集团也投入45万元,带动群众修路、建桥、办图书室等。 创新方式,变扶贫 “输血”为“造血”,建立长效机制。在扶贫开发中,各帮扶单位拓宽思想,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扶贫方式。一是探索技能培训扶贫之路,通过抓好贫困子女免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抓好贫困户中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创业培训、抓好贫困户农业生产技能培训的“三抓”,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创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七迳镇山岚村人多地少,广州市越秀集团根据实际,专门邀请区劳动局专业人员到山岚村进行劳动培训,先后引导103户贫困户共140人外出就业或应聘到越秀集团属下企业务工。茂港区工商分局积极联系有关职能部门和培训点,将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免费培训班办到村办到户,先后组织了点心师培训班2期、家禽养殖培训班1期,培训人次163人,其中有30人经过点心师的职业培训后分别到云南、贵州等地办起了点心店。茂港区纪委监察局则提供100多亩“105号”菜椒种子给农民和贫困户,并邀请农业技术人员给村民进行全程培训,帮助他们开展科技种植增收。二是探索产业化扶贫之路,通过建立“造血”项目,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和招商引资办厂,增强贫困户的脱贫能力。市农业局在小良镇那庄村实施水稻高产创建百亩示范片帮扶项目;茂港区农业局在坡心镇金星村以产业扶持为突破口,建立40亩紫心番薯种植基地;广州市越秀集团在七迳镇和沙院镇以种养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加入农业合作社,并引入规范管理,建立国家认证的 “供港澳蔬菜种植基地”,利用越秀集团资源优势,将基地蔬菜销往港澳地区。茂港区工商分局利用信息资源优势,引进东方鞋业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到小良镇南塘村创办企业,为该村320多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其中134人属贫困户人员, 月平均工资达1000多元,实现了一人务工,全家脱贫目标,目前南塘村已 脱贫 120 户, 脱贫率达 63%,远远超过省40% 脱贫率的扶贫任务。三是积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新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解决贫困群众因病致贫、 因病返贫 问题。各帮扶单位动员或出资资助贫困户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使贫困村贫困户家庭参加农村合作医疗达100%。同时各帮扶单位还认真核查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孤儿、五保户、军烈属等,通过纳入政府低保,保障其基本生活,实现应保尽保。四是探索扶贫与村庄整治相结合之路。各帮扶单位结合当地实际,着重帮助贫困村解决好山、水、田、林、路、桥、电、气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制约贫困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提高贫困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农业收益和市场竞争力。做好村庄规划,整治农村 “脏、乱、差”现象,扶持农户建沼气池,既解决农村清洁,又发展新能源和生态循环农业。五是探索思想扶贫之路,这是最有效的帮扶。帮扶单位不仅抓好各项扶贫帮扶项目建设,还在贫困村、贫困户中广泛开展“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懒”的思想帮扶活动,使他们从 “要我富”到 “我要富”的认识转变,帮其立下脱贫志。另外帮扶单位还利用 “七一”党生日 、 “八一”建军节等节日,开展 “互帮互助、共创未来”主题党日活动和 “凝心聚力共扶贫”的教育活动,与村党支部支委、党员、退伍军人共聚一堂,畅谈人生,交流心得,凝聚力量做好这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生、民心工程,确保 “双到”工作落到实处,达到 “扶贫济困、共建和谐”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