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0-09-01期 第第11版版:党风廉政/体育

中国,谁在玩滑水?

还记得《水浒传》里的“浪里白条”张顺吗?这位老兄翻转游移的“水上漂”功夫实在了得。想见识这种在水面上呼啸而过的惊险刺激吗,不妨来看看滑水。 滑水是一项好玩也好看的水上运动。在动力船艇的牵引下,滑水者脚踩“水鞋”(学名水橇)在水面上前行并完成各种动作。初学者可以让艇放慢速度,体验在水面上破浪“行走”的感觉。而水平高的玩家则可以尝试空翻、跳跃、绕行、旋转等高难度动作。更有甚者,连水橇也不要,完全是赤脚滑水,那种爽劲可想而知。 如此惊险刺激、兼具观赏性、趣味性的一个运动项目,风靡欧美已经数十年,据说全球滑水爱好者有几千万人。那么在中国,到底有多少人在玩滑水、练滑水? “全国不到10支队伍,注册运动员不到200人,”担任2010年中国水上运动会滑水比赛裁判长的中国滑水协会技术委员会主任莫东松告诉记者,这一数字少得可怜。“别说与欧美国家比,就是中国的香港地区,仅一个尾波单项比赛的参赛人数就有200多人。” “滑水项目在中国内地也曾风光过,”莫东松感慨地说,中国滑水协会1986年成立,当时全国有十五六支省级队伍。在1987年和1993年全运会上,滑水是正式比赛项目,此后滑水项目被从全运会上砍掉,许多省队也纷纷解散。目前,四川滑水队由于政府支持力度较大,发展状况较好,实力也最强,广东、江西等传统强队也都在勉强维持生存。 23岁的冯梅是个性格开朗的川妹子,练滑水已经10年了,曾获得女子跳跃项目的亚洲冠军,31日又在水运会上夺金。她告诉记者,自己是四川省队的专业运动员,平时有工资,外出比赛和表演还有奖金,生活很开心。“滑水项目可以玩到七八十岁,希望更多人参与进来 。”不过,冯梅承认,滑水是项昂贵的运动,不算船只,光一套装备就得几万元。 “滑水冠军都是烧油烧出来的!”曾两夺全运会冠军、有“亚洲滑水皇后”之誉的湖南名将黄美丽说,一条滑水专用艇上百万元。最难承受的是汽油费,运动员一下水训练就是在烧钱,所以这个项目成本太高了。湖南滑水队解散后,黄美丽和丈夫在浏阳开了家滑水俱乐部,会员也就几十人,“滑一个小时800元到1000元,普及起来很难。” 45岁的黄美丽今年5月还以运动员身份参加了全国体育大会,这次水运会前她决定急流勇退,专心培养年轻选手。她的俱乐部现有20多名年轻队员,受邀表演和参赛奖金是这些队员的主要生活来源。这次水运会,黄美丽的队员便代表浙江队参赛,她18岁的女儿则代表北京队参赛,“我要让女儿学习外语,多到国外参加比赛。” 山东队也是一支“家庭军”。由于儿子练过滑水,日照市的下岗职工侯学军发起成立了日照尾波滑水俱乐部,这也是山东第一支滑水俱乐部。侯学军的儿子侯仕勇在武汉体育学院上学,这次他是山东队的教练兼队员。担任山东队领队的侯学军告诉记者:“我们还买不起专业滑水艇,平时只能用普通汽艇训练,所以对训练质量有影响。” 70多岁的广东队老教练甘兆驹说,滑水项目技术门槛并不高,谁都可以玩玩,但在中国,这个项目每况愈下,想玩的人没钱,有钱的人还不了解滑水的乐趣。 “缺的不光是资金、人才,更缺的是氛围。”莫东松说,在欧美国家举办滑水比赛观众都是里三层外三层的,但国内比赛却没有什么观众。一名日照的观众说,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项目,但没有专业的解说,看不太明白,而且观众进出赛场也不方便。 莫东松说,滑水在欧美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仅美国的滑水艇生产商就有100多家,专业赛事每年都有上百个,职业选手也大都是从业余爱好者中层层选出的。“职业化、产业化也是中国滑水今后发展的方向,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