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0-08-04期 第第04版版:再造秀美银杏

建抗震8级学校,医疗卫生建设提前30年

严寒银杏,因茂名爱心而暖

前方,全体援建人员不畏艰险、勇挑重担,日夜坚守和奋战在第一线,实行“5+2”、“白+黑”、“三班倒”工作制,对口援建的各项工作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后方,茂名全市人民作为援建工作的坚强后盾,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为银杏人民能过好一个温暖的冬天奉献爱心。正是在茂名人民无私大爱中,银杏的面貌正悄悄地发生变化。   严寒银杏,   皆因“茂名”而变 在积极推进援建工作的同时,市委、市政府时刻惦记着地震之后银杏群众如何安全过冬。2008年10月21日,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发出号召,呼吁社会各界再次伸出援手,奉献爱心,为银杏人民捐冬衣献棉被,让灾区人民过上一个温暖的冬天。几天后,市领导罗荫国、冯立梅、李希臻等带头再次向灾区捐款。那段时间,茂名的大街小巷涌动着爱的潮流,社会各界、机关单位以及社会团体、热心人士纷纷把大衣和棉被交到市慈善总会或市红十字会。据不完全统计,在这次活动中,仅十天时间,市慈善总会共收到全市捐款75万元,捐赠物资一大批;市红十字会也收到了一批捐赠物资。   2008年10月31日,首批暖冬物资送抵银杏,市民政局送去了800个电饭锅、800个电暖器、1600件羽绒服等一批救灾物资。2008年11月2日,第二批救灾物资也送到了银杏,包括丝棉被1300床、羽绒被300床、羽绒服1600件等。同时,广东省以及各地捐献的物资也源源不断地送到灾区,援建工作组则马不停蹄地开展工作,把送到的物资迅速地发放到村民手中,及时解决了银杏群众的过冬困难。本来,对地震后缺衣少被的银杏人来说,2008年的冬天是一个非常寒冷的冬天。然而,这一切,皆因“茂名”而变!在千里之外,茂名人民带着浓浓的爱意,给他们送来了御寒物品。对他们而言,这是一个让他们倍感温暖的冬天。   日前,记者在银杏乡东界脑村采访时,遇到村民吴智秀,说起当时领到暖冬物资的情景,吴智秀仍然很激动。她流着泪,充满感激地说:“地震过后,房子没了,衣服和被子也没有抢出来。茂名援建工作组给我们每家每户都发了毛毯时,拿到毛毯时真是很感动。自己平常也舍不得花这多钱买这么漂亮的毛毯呀!”   立下军令状,建抗8级地震学校 银杏小学是我市对口支援汶川县银杏乡首批启动建设的重点工程项目之一。地震发生后,银杏乡的孩子全部到外地复课。各市的工作组已经在省工作组面前立下了军令状,一定要在2009年9月1日前完成各学校的工程建设项目。   为了保证银杏小学如期交付使用,为了使在异地复课的银杏孩子能在2009年秋季回到家乡上学,工作组和施工队抓紧一切有利时机加紧建设。2009年春节一过,负责建设学校和卫生院建设工程的广东兆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马上组织人员奔赴银杏乡。   地震中,银杏乡的水电设施全部遭到破坏,因为环境险恶,未能及时修复;即使修复了,也会因为余震不断而遭到破坏。同时银杏境内交通道路经常堵塞,道路交通实行管制,建筑材料运输异常困难。所以,银杏小学以及第一批项目工程的奠基只是一个形式,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工,与此同时,周边市的对口援建工作已经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这可把工作组的同志急坏了。“对我们来说,能够克服的困难就不算是困难。最苦恼的就是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无法开展工作,那种感觉就好像一个会武功的人被人绑住了手脚一样,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援建工作组副组长车子平说。   寒冬腊月,习惯了南方天气的茂名人来到银杏乡搞建筑,其困难程度不言而喻。天气寒冷,手脚爆裂,他们忍住;饮食不习惯,每餐吃辣椒,他们也扛住;整个建设期间,他们没有任何的节假日,只有接连不断的“5+2”和“白加黑”的工作制。当时,记者也在银杏乡采访,看到许多来自茂名家乡的工人,他们不适应银杏干燥寒冷的气候,大部分人的手脚都生了冻疮。但是,为了不耽误工程进度,他们几乎全部带伤工作。这种情形也深深感动了银杏人。一位姓杨的妇女对记者说:“看到那些工人双手咧着口子流着血在为我们建学校、建医院,真是心疼呀!”   2009年8月,总投资约1600万元,占地面积9888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071平方米银杏小学建设工程顺利竣工。2009年8月27日,广东省援建汶川县学校项目整体交钥匙仪式在雁门乡汶川一中举行,我市援建的银杏小学同时交付使用。“我们援建的银杏小学是全县对口援建最迟开工的学校项目,但是我们却和全省援建的学校一起如期交付使用。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我们的援建工作是快速高效的!”工作组组长雷挺说。   银杏小学属生命线系统,抗震设防烈度按九级设防。主要建筑包括教学楼、教师宿舍楼、学生宿舍楼等3栋羌式风格楼房,都是4层的高楼,还配置了围墙、门岗、球场,如今校园内种上高大的银杏树,还种上草坪,绿树掩映中,有着浓郁羌族建筑风格的银杏小学屹立在317国道旁,成为银杏乡一道亮丽的风景。   2010年6月,记者采访报道组进入汶川县银杏乡,银杏小学校长王安强,这个爱校如家的校长,带着记者走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如数家珍般向记者介绍学校里的一切。记者在校园看到,16个教室个个窗明几净,采光和通风良好,还装有6台吊扇,8支光管;地震中原来学校的电脑全部被毁,新的网络教室是全新的50台液晶电脑,而且全校每个教师也人手配了一台;音乐室有钢琴、电子琴等乐器,实验室的设备也是按国家最高标准配置;运动场里还建有塑胶跑道;学生寝室的床上铺得整整齐齐,统一配有枕头、被子。   王安强无限感慨地说:学校建起来了,孩子们回来上学了,我的心安了。记者跟随校长参观,站在银杏小学四楼的走廊,向前眺望,就是银杏乡文化活动中心,茂名大桥把岷江两岸的银杏乡连在一起,整个银杏乡美景尽收眼底。“我们这里成了整个乡镇的文化和经济中心了。”陶醉在银杏美景中王安强校长说。   医疗卫生建设超前30年 地震后,灾区的卫生医疗防疫工作异常重要,为切实做好汶川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医疗卫生防疫工作,根据《广东省对口支援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方案》和《广东省对口支援汶川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医疗卫生人员组派方案》的要求,我市组排卫生医疗队前往灾区。   2008年8月19日, 市卫生局副局长卿竹松带领7名来自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的医生、卫生监督、防疫人员组成的援川卫生医疗队进驻银杏乡,队员们住在帐蓬内,开展卫生医疗医疗救助工作。队员们深入各村开展卫生防疫,卫生监督和巡回医疗工作,积极为抗震救灾部队、工程人员及当地村民提供各种医疗卫生服务等。据统计,仅2008年,医疗队进驻以来,徒步开展巡回医疗25次,深入5村共19组送医送药,共消杀面积90000平方米,诊治病人2333人次。至2009年6月22日,我市分别组排4批卫生医疗队共20多人达银杏乡。同时还派员参加省卫生厅组织的卫生医疗队。在支援银杏乡灾后恢复重建医疗卫生工作中,我市派出的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参与当地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卫生监督等工作,加强银杏乡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当地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首批援川卫生医疗队的生活条件无疑是最为艰苦的,工作环境也是最为恶劣的。为了严防灾后疫情发生,队员们上山下乡喷杀消毒,进行饮用水检测;冒着余震和山泥倾泻的危险,为各项群众送医送药;帮助当地医疗卫生建立健全卫生制度和防疫制度等。第二批医疗队员援川期间,适逢春节。但是队员们放弃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机会,仍然坚守岗位,在灾区过春节。每一批医疗队员都运用自己的技术专长,为群众服务。如利用中医的针灸、拔火罐等治疗山区群众的风湿和腰腿痛,对银杏乡卫生院医护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医疗队员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深感动了银杏人民,每一次医疗队员的离开,他们都依依不舍,送了“医者仁心,情系银杏”、“天灾无情人有情,无私援助献爱心”等锦旗,以此表达对卫生医疗队员的感激之情。   原银杏乡卫生院的大楼在地震中遭到破坏。为了提高当地卫生医疗水平,我市对口援建工作组把银杏乡卫生院的建设也纳入重建范围, 2009年8月,占地面积1366.54平方米,建筑面积907平方米,总投资358万元的银杏乡卫生院和银杏乡卫生院职工周转房投入使用。银杏乡卫生院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整座建筑共三层,在建筑风格上采用羌式民族建筑风格,并配置了围墙、停车场、绿化等配套设施。现在卫生院的门诊、药房、医院办公室等已经全部搬进了新楼。在银杏乡卫生院新楼,院长和医生的办公场所宽阔舒适,群众看病治病条件大为改善,看着新添加的仪器设备,医院院长董成云感慨地说:“简直是不敢想象呀,恢复重建后银杏乡的医疗卫生水平与地震前相比,起码超前了30年!” 责编:黄 石 张翠玲文字:张翠玲 摄影:黄 石 张翠玲黄信涛 美编:蓝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