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01版版:要闻

下一版>

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0-02-03期 第第01版版:要闻

农业增产增效 农民收入多实惠多

我市落实惠农支农政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本报讯(记者 关若霜)去年,我市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农业农村政策,大力发展高效、优质、安全、生态的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确保了农业持续增产、农村经济稳定发展。预计全市农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7%。 落实各项措施 稳定粮食生产 认真落实各项种粮补贴政策。据统计,2009 年全市种粮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5466.44万元,同比增加215.5万元。种粮直补资金1330.99万元;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1566.3万元。由于各项种粮补贴政策的落实,群众种粮的积极性提高,全市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水稻播种面积分别比上年同期增17.86万亩和14.3万亩。 切实抓好产粮大县建设工作。信宜、高州、化州、电白四个县(市)被确定为广东省产粮大县(市),省级财政对每个产粮大县给予100万元的资金补贴。去年我市以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为核心,以科技进步为依据,全面提升了我市产粮大县粮食产业发展水平,保障了我市粮食生产安全。 与此同时,我市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努力提高粮食单产,保证了粮食生产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势头。 发展特色效益农业 增加农民收入 南亚热带园艺产业和冬季农业是我市的优势产业,也是特色农业和效益农业,是提升我市种植业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去年我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效益农业,把它们作为增加农民收入重要产业来抓。 我市充分发挥天然温室的气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冬季农业,重点发展优质甜糯玉米和冬种北运菜生产。去年我市冬种面积124.04万亩,同比增4.83万亩。 落实支农政策 夯实农业基础 在稳定粮食生产不放松,确保农业增产增效的同时,我市认真落实中央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不断完善支农机制,农业基础得到不断加强。 2009年,国家、省累计投入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资金6359.26万元,改造基本农田6.41万亩。产业化经营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499万元;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实现历史性突破,实施进度全省领先;去年我市争取中央财政和省议案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共2620万元,居全省第三名,农业机械装备总量不断增长,农业节水灌溉,设施农业也有较快的发展。加快农村沼气建设,抓好2008年底和2009年新增中央投资农村沼气项目,做好高州水库库区农村沼气建设。此外,水利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09年,我市争取省级以上的水利投资显著增加,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不断推进,累计完成总投资超过10亿元,全市列入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建设的16宗工程建设已进入扫尾阶段;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快开展;高州水库灌区整治工程进展顺利;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稳步推进;机电排灌工程和水库移民扶持工作扎实开展。 城乡统筹发展 广大农民得实惠 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确保全市农民享有基本的医疗保障。2009年度全市参合农民5054899人,100% 的农村人口享有合作医疗保障。全市年住院补偿封顶线提高到5万元,实行大额慢性病门诊医药费用补偿制度。 每个行政村都建有卫生站(所),较好地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和看病难等问题。 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我市在茂南区启动新农保试点工作,实施制度时年满60周岁老人不用缴费可每月领取基础养老金55元。 加快扶贫开发工作步伐,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质量。有效推进智力扶贫、教育扶贫、科技扶贫、农业产业化扶贫工作,全市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用实用技能培训共25万多人,有扶贫龙头企业10家,带动贫困农户4万多户,每户增收3000多元。 加强农民工就业服务,构建农民工和谐劳动关系。到2009年底,我市转移就业农民工总数为165万人,其中就近就地就业为43万人,转移珠三角就业为122万人。 去年我市100%完成农机购置补贴任务,新购补贴农机具数量庞大,受益农户达11151户。 发放渔用柴油补贴,让广大渔民受益。去年全市发放渔用柴油补贴资金4000多万元,让3683艘渔船受惠。渔民转产转业、技术推广、渔业安全生产等培训,让2566人受益。 解决水库移民安居工程,去年我市建设水库移民新村25条,改造移民危房599户,建设移民饮水工程14宗,建设四通一平工程12宗,受益移民2762人。发放“直补资金”4377.09万元,受益移民86763人。全市总投资119270万元,完成农村饮水安全项目356宗,受益人口299.8487万人。 家电下乡惠及农民,刺激消费,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目前我市家电下乡销售网点达570多个,基本覆盖全市县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