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01版版:要闻

下一版>

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0-01-28期 第第01版版:要闻

7000公里:450万农民兄弟的致富路

——我市全面完成镇通建制村公路路面硬化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黄策 吴永胜 通讯员 肖联兴 茂名市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农村占全市陆地总面积67%,镇通建制村道路总里程6913公里,占全市公路总里程的76.6%。到2002年底止, 我市镇通建制村水泥路里程不足100公里,“晴天一身尘,雨天两脚泥”成为广大农村群众“出行难”的真实写照,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为不辜负全市450 万农民兄弟的期望,市交通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乘着省委、省政府推进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的东风,自2003年开始了我市有史以来农村公路建设投资规模最大、项目最多、速度最快、成绩最显著的崭新时期。经过全市上下近七年艰苦卓绝的努力,我市千方百计争取和筹集了建设资金23.12亿元,终于在2009年10月全面完成了全市近7000公里镇通建制村公路路面硬化建设任务,比省计划提前了2个月时间。从此,长期以来困扰我市广大农村群众的“出行难” 问题得 到了彻底解决,全市450万农民兄弟告别了“泥泞路”,兴高采烈地走上了奔康致富的康庄大道! 抢抓机遇掀农村公路建设热潮 2003年,省委、省政府将实施镇通建制村公路路面硬化建设工程列入全省“十项民心工程”,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公路建设补助力度,提出要在2009年年底前全省实现镇到建制村公路路面硬化目标。乘着全省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政策扶持力度的东风,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 实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坚持“交通先行”思想,积极 抢抓发展机遇,将加快全市农村公路建设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专门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茂名市镇通村委会公路路面硬化建设实施方案》,建立起政府领导、交通部门主管、相关部门支持配合的工作机制。市政府先后于2006年初和2007年初在高州曹江和化州笪桥召开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会,充分调动县、镇、村三级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市到村四级联动的良好局面,掀起了全市农村公路建设的新一轮热潮,农村公路建设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 多方筹资化解资金不足难题 修路关键 在资金。 我市镇通建制村公路总里程6913公里,占全省建设总任务4.8万公里的14%,是全省建设任务较多的地级市之一,建设任务十分繁重。要将近7000公里的镇通建制村公路建成3.5米 以上宽度的水泥路,共需建设资金约20多亿元,这对经济欠发达的茂名市,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投入,对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交通主管部门来说,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 为解决我市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不足难题,确保镇通建制村公路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齐心合力,广开渠道,多方筹措资金。为争取国家和省的大力支持,市交通局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局领导经常向上跑项目、跑资金。据不完全统计,七年来,市交通局向省交通厅上报申请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补助的文件近1000份,共争取到上级的补助资金超过10亿元。当得知镇通老区村委会公路配套资金困难较大时,在市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时任市长,现任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罗荫国毅然决定按2 万元/公里的标准,对全市3219公里镇通老区村委会公路给予补助6400多万元。此外,广泛发动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广大人民群众捐资献物支持农村公路建设,全市各地在捐资修路方面涌现出了一幕幕感人场面。在全市镇通建制村公路建设资金筹集中,基本形成了村民自发出资一点、社会各界人士捐资一点、镇政府筹资一点、有关部门对口扶持一点、市财政拨一点和上级补助一点的 “六个一点”的筹资办法,有效地解决了配套资金不足的问题。 严格管理建设优质路 公路建设,质量为本。作为全市农村公路建设的主管部门,市交通部门认真贯彻上级关于工程质量的要求,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严把工程质量关,努力把农村公路建设成为群众满意的“放心路”和“民心路”。据统计,七年来,全市农村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达100%,质量验收合格率达92.79%。 在质量把关过程中,各地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创新了管理办法。如信宜市实行派驻专门工程质量监理人员和现场培训镇村管理人员“双管齐下”的办法,加强质量监督管理。同时,推行集中使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和水泥混凝土和创新随机编码的芯样送检方式,每年还集中召开1至2次质量管理会议。高州市则抽调工程技术人员组成质量监督小组,按区域将全市28个镇439个村委会分成5片,每片设监督负责人1名、监督人员3名,实行分片责任制。同时,建立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制度,实施“一路一档十有”,要求每一条农村公路的建设和管理均严格按基建程序办事,手续齐备,资料完整。化州市则通过推行“质量责任制公示牌”制度和质量通报制度以及质量处罚制度等等,对农村公路建设实施全过程监控,奖优罚劣。电白县和茂南区、茂港区也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管理,严格监督,收到理想的效果。 攻坚克难铺就农民致富路 时光荏苒。日历翻到2009年,进入了我市镇通建制村公路路面硬化建设攻坚破难的关键之年。经过六年的艰苦努力,我市已完成镇通建制村公路路面硬化6500多公里,占全市镇通建制村公路总里程的93%。但还有423.9公里镇通建制村公路尚未完成路面硬化建设任务,占全省3500公里(未完成硬化建设任务)的12%。这些未实现路面硬化的公路,主要分散在边远山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行政村,且全是线路特长、工程量特大、辐射人口特少、邻近地区经济特困和外出人员特少的“五特”项目,筹集配套资金十分困难,是典型的“硬骨头”。 在攻坚破难的关键时刻,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果断决策:茂名一定要按时完成全市镇通建制村公路建设任务,决不能拖全省后腿!市委书记罗荫国、市长邓海光分别多次到农村公路建设现场考察指导,多次在会议上就如何加快全市农村公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为加快全市农村公路建设注入了“强心剂”,从而坚定了信心。我市农村公路建设遇到的困难也引起了省交通厅的高度重视。2009年上半年,省交通厅厅长何忠友亲自率队两次到茂名,现场指导和帮助解决我市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我市未完成硬化的镇通建制村公路增加5 万元/公里的补助资金,强有力地支持了我市最后夺取镇通建制村公路建设攻坚战的最后胜利。 我市镇通建制村公路建设面临的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严峻形势,就像一块大石压在了新到任不久的市交通局局长潘北林的心头。为了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他将巨大的压力转化为强大动力,深入未完成路面硬化任务的镇村,全面摸清和了解掌握第一线情况,组织有关人员深入研究,采取有力措施,攻坚克难,全力加快推进镇通建制村公路路面硬化建设。一是在全市范围内发起镇通建制村公路路面硬化建设攻坚总动员,立下“军令状”。分别于2009年3月30日、6月15 日召开了全市全面完成镇通建制村公路建设动员大会、全市镇通建制村公路建设攻坚会议,发起了攻坚总动员,进行了全面具体的部署。市政府分管领导与各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一一签订责任书,立下了按时完成建设任务的“军令状”。二是实行“工程建设进度10天一报”制度。从6月15日起,要求各县(市、区)政府、交通局必须每10天向市交通局报告一次工程建设进度,并将建设进度以市政府名义向全市通报。三是采取工程建设“兜底”处理办法。对确实有困难,未能在6月30日前开工建设的农村公路项目,交由市交通局牵头“兜底”处理,负责组织建设。四是充分发挥舆论和群众的监督作用。于 2009 年6月15日将还剩余的201公里未硬化的镇通建制村公路具体情况在《茂名日报》公示,接受广大民众的监督。五是加强督促检查。市交通局专门成立5个督导工作组,分别由5位局领导挂帅,分片区深入基层对镇通建制村公路路面硬化建设进行督查。各县(市、区)不等不靠,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树立工期就是命令、工期就是责任的意识,盯紧目标,倒排工期,集中人力、物力,全力以赴投入攻坚战…… 2009年下半年以来,我市镇通建制村公路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捷报频传:7月底,电白县率先全面完成镇通建制村公路路面硬化建设任务;8月份,茂南区完成任务;9月,茂港区也完成了任务;10月,高州市、化州市、信宜市也相继完成了任务。至此,历时7年之久,总投资23.12亿元,覆盖1722个村委会、总里程6913公里的全市镇通建制村硬化水泥公路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比省委、省政府规定的时间提前2个月,向全市人民特别是450万农民兄弟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